西藏小昭寺
西藏小昭寺简介
小昭寺位于拉萨城的东北部,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 “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是深受我族人民敬仰的一座古寺。八角街北约500米处,座西朝东,由庭院、神殿、门楼、释迦牟尼像、屋面金顶和内外转经回廊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庙取名“甲达热木齐祖拉康”,意为“汉虎神变寺”。小昭寺是汉语称谓;小,是与大昭寺相对应而言;昭,是藏语“觉卧”的音译,意思是佛。寺内供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赤金像及众多的佛像和唐卡等。1962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藏小昭寺的结构
小昭寺主楼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顶层是汉式金瓦,金光闪闪,凌空摩天,拉萨各个方位均能看到,蔚为壮观。
位于拉萨最著名的步行街八角街北面,与大昭寺相距不足千米。其寺前是一条颇为热闹的商业街。如果说八角街已逐渐演变为外来旅游者的“观光街”,那么这里——小昭寺路则更能体现拉萨当地百姓真实的市井生活。
西藏小昭寺的由来
小昭寺创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最初的小昭寺是由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汉族工匠建造,所以其早期建筑系仿汉唐风格。拉萨当地人管这儿叫做“热木齐”,意思就是“汉人的”。
小昭寺创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香火延绵已逾千年。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赤金像,行至现在的小昭寺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这座寺庙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告竣,同时开光;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
小昭寺主神殿原来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大昭寺主神殿原来主供尼泊尔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后来两座佛像换了位。根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的《大昭寺目录》等书记载:小昭寺最早主供佛像是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松赞干布逝世后,遵照文成公主的旨意,大昭寺和小昭寺释迦牟尼佛像进行了对换,把尼泊尔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作为主圣供在小昭寺。
著名的拉萨上密院,也设在小昭寺内,这是格鲁派僧人研读佛经颇有成绩的喇嘛进一步深造、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
西藏小昭寺的重建
小昭寺历史上几经火焚后重建,现存的建筑中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四周环绕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殿共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廓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三层楼上过去是达赖喇嘛下榻的地方。小昭寺的金顶也是汉地的歇山式样,以斗拱承托,整座建筑风格也是汉藏合璧。寺内原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系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是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来在金城公主时期被移至大昭寺,而将尺尊公主携带的另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成为小昭寺的主圣。
初建时仿汉唐格式,崇楼峻阁,金碧辉煌,极为精美壮观.后经数度火焚与修复,该寺建筑坐西朝东。建筑物朝向东方,据传是文成公主悲思汉唐之故。现存大殿占地2100余平方米,高有3层。第三层设有金殿一座,翘角飞檐,十分壮丽。寺内供奉的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8岁时等身镀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还有墨珠尔济、弥勒佛等佛像,为西藏珍贵的历史文物。
现在是西藏僧侣修习密宗的上密院,占地4000平方米。现今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内中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还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三层楼上过去是达赖喇嘛下榻的地方。小昭寺的金顶也是汉地的歇山式样,以斗拱承托,整座建筑风格也是汉藏合璧。
交通:位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乘三轮车4.00元。
门票: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