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的庆典(Triumph of Bacchus)



酒神的庆典(Triumph of Bacchus)
米凯琳娜·沃蒂尔(Michaelina Wautier)
1650-56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我还以为是普桑的作品。和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一样,米凯琳娜·沃蒂尔也是艺术史上被长久遗忘的巴洛克女画家,甚至她俩长得有点像——米凯琳娜的一幅自画像之前长期被误认为是阿尔泰米西娅的作品。她被艺术史界重新发掘出来的时间比阿尔泰米西娅还要晚——首个她的主题画展是在2018年举办的。
和历史上的很多女画家一样,关于米凯琳娜·沃蒂尔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她大概于1604年生于比利时法语区的蒙斯(Mons)。她具体如何获得艺术教育完全不清,但是显然与当时的普通女性不同。当时普通女性就算能绘画,也不允许接触人体模特,只能画画静物画。但是从这幅《酒神的庆典》来看,她不仅熟悉人体解剖,而且对大型复杂题材的构图得心应手。在当时可算是极其罕见的情况。
关于她的职业生涯,只知道一直到1645年(39岁),她和她哥哥查尔斯·沃蒂尔搬到布鲁塞尔的商业区开了一家画室,才在业界正式成名(这导致她的很多作品之前都被归在了她哥哥名下)。她和他哥哥当时似乎都非常成功。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威廉(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of Austria)都买了她的4幅作品收藏(这幅酒神的庆典就是其中一幅)。
然而似乎到晚年,米凯琳娜就不再进行创作了(可能财富自由了)。从她的最后一幅画(1659)到她去世(1689)相差了30年。再加上她自己似乎从未整理、出版作品名录。去世后,她的画作被错误归属给了很多同时代弗拉芒男性画家(除了她哥哥以外,还有 Thomas Willeboirts Bosschaert、Jacob van Oost等)。这就导致她很快被人遗忘。一直到上世纪5、60年代,才被重新提起。这幅《酒神的庆典》,也是在60年代才被正式认定是她的作品。
这幅画中,除了居于中心位置的酒神和西勒努斯之外,在画面右边的那位狂女打扮,面向观众的女性,就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
今年,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将举办她的专题画展 “Michaelina Wautier: Malerin”(米凯琳娜·沃蒂尔:画家),2025-9-30 ~ 2026-1-25。有条件的同学记得去参观。
PS. 女主身边那个小孩手里拿着的玻璃酒杯,是当时荷兰、比利时一带非常通行的酒杯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