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作品介绍
1、《酒神巴库斯》雕塑。21岁的米开朗基罗刚来到罗马,全身燃烧着大显身手的强烈愿望,天才与激情使他创作出这样的杰作。《酒神巴库斯》中有两个男子形象,主角巴库斯是一位英俊的青年,米开朗基罗以葡萄做他的头发,另有一番情致。酒神醉醺醺的迈着脚步,像一个凡间的小伙子喝多了酒,走路似乎也不利索,而旁边偷吃葡萄的配角小桑陀尔则可爱机灵,但这种快乐是通过死亡对比烘托展现出来,桑陀尔臂膀緾绕的正是代表死亡的狮皮!这尊雕塑“告诉人们,人生就如桑陀尔,在死亡抓住他时,他已经尽情享受生命的一切快乐”。
2、《哀殇》雕塑。创作于1498年,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现收藏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碰上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着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作者突破了以往苍白衰老的模式,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悲哀是深沉的,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在这里,人文主义精神远多于宗教氛围。
3、《大卫》雕塑。创作于1501-1504年,是米开朗基罗最成功,也是世界美术史上最出名的雕塑作品,现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作品取材于《旧约》中的神话故事,大卫出战哥利亚,打败了以色列。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一脚踩在敌人头颅上的场景,而是选择迎接战斗时的自信状态。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祼体男子的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米开朗基罗在该雕塑中首先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和爱国者的理想,其次体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释放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
4、《创世纪》天顶壁画。九幅中心画面和343个人物形象均取材于《圣经》开头《创世纪》中有关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的故事。由于画作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成为西方宗教题材的代表作,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斜卧在一个山坡下的亚当,亚当拥有健壮的体格,青春柔和,神情悲哀透露着一丝渴望,左臂依着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的脸色不再威严,而是悲哀又和善,即将接触的手指,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
5、《摩西》雕塑。这是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陵墓上的雕塑,现位于罗马圣伯来实锁链堂。摩西是《圣经》中记载的犹太人领袖和上帝的先知,雕塑中摩西一付领袖的神气,头威严地竖立着,眼睛又大又美,奕奕有神的眼光,射出火焰似的光芒,头发很短,胡须直垂,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牙齿紧咬,像要吞噬东西,而头上的角,象征着力量,它使摩西更为奇特、怪异和粗野,直接的艺术效果就是人物内心的烈火和外在姿态的冷静间的艺术对比。
6、《最后的审判》祭坛壁画,描绘基督来临的那一刻,他要审判生者与死者,而被他免罪的人将得到永生,整幅壁画尺度巨大,共描绘了400多个不同的人物,画面共分为四层,最上层是天国的天使,画面中央是基督,下层是受审判的人群,而最底层是地狱。在云端闪电中站着身躯高大、神态威严的救世主基督,正举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审判的开始,十二宗徒和玛丽亚环绕在旁边。画面左下侧善良的人们将升往天国,而右下侧将是打入地狱的亡魂,向亡魂挥舞船桨的是地狱的引渡人,坐上船的亡魂将渡过阿克隆河进入各层地狱。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生平纪录影片,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三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镇,他的父亲叫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是该镇及附近丘西镇的行政长官,而母亲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
米开朗基罗13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io)的工作室,开始了一生的艺术事业,他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随后又跟多那太罗及其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便进入了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罗伦佐·美弟奇开办的圣马尔谷修道院美第奇学院学习艺术,由于才华横溢,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而特别重要的是在这里他受到了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的极大影响,使他在以后的作品中附上了灵魂,附上了血肉。
在罗伦佐的宫廷里,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这就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象征,他们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这种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自己。这就是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思想和感情统统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伴随人文主义的到来,宗教改革也风起浪涌,当年在佛罗伦萨当主教的萨优那洛拉不断发表演说,揭露罗马天主教廷的黑暗,米开朗基罗经常去听他演说,对他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1492年罗伦佐美弟奇去世,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于是他转道到了罗马。
21岁的米开朗基罗在罗马的第一批代表作包括《酒神巴库斯》,两年后他受法国红衣主教的委托,为罗马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殇》雕塑,这件作品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那太罗之后又一雕塑巨星升起了。1501年,26岁的他载誉回到家乡佛罗伦兹,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雕塑,安放在市政厅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1505年应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他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但由于种种原因,教皇改变主意,暂不修陵墓,而指示米开朗基罗去西斯廷教堂完成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用了4年5个月时间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天顶壁画《创世纪》。教皇陵墓恢复施工后,他又创造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等雕塑作品。
1519年受美第奇家族出身的教皇利奥十世委托,44岁的大师又回到佛罗伦萨,为圣洛伦教堂内的美第奇家族陵墓制作群雕,著名的作品《昼》、《夜》、《晨》和《暮》就安放在陵墓石棺上。1536年61岁的他又被召回罗马,他用了近6年时间在西斯廷教堂祭坛壁面上创作了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晚期他曾担任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并从事少量的雕刻、建筑设计和绘画工作,直至89岁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带有灵魂、有哲学,更带有戏剧性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