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罗马雕塑
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不仅对于罗马的巴洛克建筑和城市设计有突出贡献,其实雕塑才是他的专长,才是他取得辉煌成就、名留青史的地方。正是他的多才多艺,他在17世纪罗马艺术界中一枝独秀,有人甚至评价説,贝尔尼尼对那个时代艺术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任何艺术家。
1、博尔盖塞的四尊大理石雕像。1618年至1625年间,贝尔尼尼为其资助人红衣主教博尔盖塞设计了四尊著名的大理石雕像,标志着他首个持续的、创意时期的出现。他以极大的热情将古典风格运用到作品中,尤其是那些因手法主义扭曲变化而被人认为丢面子的雕塑。《埃湟阿斯和安喀赛斯》创作完成于1619年,在该作品中,贝尔尼尼将维吉尔关于埃湟阿斯逃离水深火热的特洛伊故事转变成大理石雕像。该作品旨在体现罗马帝国创立的神话。依据神话,正是埃湟阿斯逃离特洛伊后才创建了罗马,撞击的全部活力,创造了一个高度期待的胜利姿态。大卫的竖琴在其身前的地上静静地躺着,从而表明了大卫的音乐才能。大卫是勇气与力量的结合,所以他的位置与其敌人,即现代文学中描述成邪恶怪物、荡妇之子,好色之徒的哥利亚,处于特定的敌对角度。四部作品中最著名的是《阿波罗和达佛湟》(1622-1624),讲述了奥维德《变形记》中的场景。为爱所煎熬的年轻阿波罗,伸手去抓因担心生命而逃跑的水泽女神达佛湼;以为已经抓住了她,结果却是她在他手中变成了一株月桂树。雕塑里达佛湼正逐渐变成月桂树形式的一个自然元素,树友和树枝被揽在阿波罗手中,自此月桂树成为忧伤的阿波罗圣树,而1622年完成的《抢掠普罗瑟皮纳》,文学素材来自于奥维德关于冥王哈得斯抢夺春之女神泊耳塞福湼的描述。
2、维多利亚圣母堂的圣特雷莎。1647年,贝尔尼尼开始为圣母堂内科尔纳罗家族礼拜堂创作《阿维拉圣特雷莎的沉迷》,这是一件最受崇拜也饱受争议的作品,它描述了圣博雷莎处于宗教沉迷的情形:“一天,一个无比可爱的天使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看见他手里拿着长矛,而矛头仿佛有一团火。我感觉长矛数次刺入我的心脏,进入内心最深处。疼痛如此真实,而我好几次大声呻吟。然而这种痛苦却是那么妙不可言,我不想从中清醒过来。生命中的任何快乐都不能带来更大的满足。天使收回他的长矛后,我深深地爱着上帝”。圣徒高高地悬在三层中,除了左手和左脚,其余身体部位全被包裹在衣饰下。天使右手拿箭瞄准,而她正等着天使的箭。通过一扇隐形窗户射进的自然光线与黄金光彩发出的神秘光芒结合在一起,让圣徒进入到太虚幻境中,于是宗教信仰的力量被传递给观看者。经过贝尔尼尼精心设计的生动效应和艺术修饰,观看者都被她迷住了。
3、人鱼喷泉与四河喷泉。1643年完工的人鱼喷泉表达的是奥维德《变形记》中关于大洪水后的记叙:“海水不再汹涌。三叉戟放在一旁,海神平息了翻腾的波涛,并召唤屹立于深渊的海蓝色头发的特里同……还命令他吹响螺号召回一切水源和河流。特里同拿出了像蜗牛螺旋似的螺号。螺号一吹响,声音传遍沿海日出日落的海岸。场景设定为:四只分别顶着一个空心贝壳的海豚从水中跃出,而贝壳上面坐着海神的儿子,正吹响螺号,从而终止了大洪水。设计中还包含象征性意义和关系:性情温和的海豚代表社会道德,有水从中流出来的贝壳指祝福的力量,巴尔贝里尼的三只蜜蜂指井然有序情况下的忘我精神。通过特里同吹响螺号表明和蔼可亲的教皇福泽全世界。
四河喷泉是一个巨型纪念碑喷泉,高耸在纳沃那广场。贝尔尼尼的喷泉设计与早期的基督教思想有关,那浇灌地球四大洲源于同一个山。喷泉代表世界中心,山脚下四悬崖分别有河神,恒河代表亚洲,尼罗河代表非洲,普拉塔河表示美洲,而多瑙河表示欧洲,以向教皇权威表达敬意。“洁白“的鸽子衔着一根橄榄枝,停在方尖碑上休息,预示着神圣和平。
4、许愿泉。这是众多罗马雕塑家合作完成的大作。雏形来源于尼古拉·萨尔维的设计方案,位于波利宫前面的宏伟装饰外观,采用了罗马凯旋门以及中间留有巨大半圆形壁龛的形式。正中是海洋及海洋生物的统治者,海洋之神俄亥阿诺斯。他一只脚向前跨出,踩在一只由海洋生物举起的贝壳上,而海神的随从们则牵着马起到支撑作用。右侧浮雕像中圣母玛丽亚向罗马士兵指明清泉方向,即古代传说中所説的处女水道桥,左侧浮雕展示阿格里帕检查沟渠设计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