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多博物馆 波希《人间乐园》(二)


《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 and the Four Last Things),1500年,该画曾被怀疑是波希的徒弟画的。
画中的大圆圈里用通俗场景表现的七宗罪,它们分别是:

暴食(Gluttony),贪食者和贪饮者

懒惰(Sloth),一位修女在劝说整天昏睡的人去祈祷

淫欲(Lust),几位俳优和情人在嬉戏

傲慢(Pride),一位女性小市民在魔鬼举着的镜子前打扮

暴怒(Wrath),两名农夫在酒馆前争吵

嫉妒(Envy),觊觎人妻、嫉妒贵族,下面的狗都想要块更大的骨头。

贪婪(Greed),原被告两边收钱的法官
大圆中心的小圆里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耶稣,代表着上帝的眼睛,小圆上的拉丁铭文写着“Cave Cave Deus Videt”,意为“小心,小心,主看得见”。
大圆下面是申命记32:28-29中的一段拉丁铭文,表达了上帝对以色列民的失望。
四周的小圆描述了四幅场景

罪人的死亡”

“审判”

“地狱”

“荣耀”(天堂)

三联画《干草车》(The Hay wain),1516年
左边一幅表现的是罪恶的根源,叛逆天使的堕落、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
中央一幅描绘的是基于佛兰德斯的一句民间谚语-“世界就像一车干草,大家都尽情拿。”干草象征着对尘世财物的野心。有权有势的教皇、国王和权贵们跟着这辆堆着很高的干草车,而紧挨着车的平民大众则拿着长杆、梯子拼命往下划拉车上的干草,即使被车轮轧着也在所不惜;远处的那些人则在干着其它见不得人的勾当;还有一些人能轻易的得到干草,如女修道院长,她手下的修女们都給她弄来了;靠着欺骗而荷包鼓鼓的江湖郎中。干草车上的几个人在忘情的享乐,只有一位天使跪着在向上帝祈祷。
车子由妖魔鬼怪拉着,把人们拽向地狱,所有这些都被天空中的耶稣看在眼里。
右边一幅是地狱的场景

三联画《博士来拜》(Adoration of the Magi),1485-1500年
这是波希的代表作之一,之前放置于波希家乡的大教堂的一处小圣堂内,后被菲利佩二
世(Philip II of Spain,1527-1598年,1556-1598年在位)收藏。
三联画的两边是供养人,即画的出资人跪拜耶稣。左边一幅的背景是圣约瑟正坐在草筐上烘烤耶稣的尿布。右边一幅的背景是一只熊和一只狼在攻击人,寓意不明。
中间一幅描绘的是圣母玛利亚怀抱着耶稣端坐在随时都有可能坍塌的马厩旁,脚下正在跪拜的是三博士中最年长者巴尔撒泽(Balthazar),他赠送的是以撒献祭雕像,预示着耶稣本人的牺牲,雕像下面压着几只瘌蛤蟆,象征着异端邪说;旁边放在地上是巴尔撒泽的皇冠,代表着人世间的权力对上帝无任何诱惑力。
跪在巴尔撒泽博士身旁的是梅尔基奥(Melchior),他带来了香料,代表着尊贵;他也象征着示巴女王对所罗门王的拜访。博士身后皮肤黝黑身穿有着精美刺绣白色袍子的绅士是加斯帕(Gaspar),他手拿献给大卫王、内有没药的精美圆球,象征着神圣。
从小屋里探出半个身子、身穿红色斗篷手拿头盔的人预示着犹太人期盼弥赛亚的激情。小屋右侧是两个牧羊人正往树上爬,也想一睹弥赛亚的诞生。

《圣安东尼的诱惑》(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1500-1525年
圣安东尼(St. Anthony the Great,约251-356年),或称“伟大的圣安东尼”、“大圣安东尼”。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基督徒。是基督徒隐修生活的先驱,也是父的著名领袖。圣安东尼生于富庶家庭,20岁后变卖家产周济穷人,自己过着隐修生活,每天除了沉思默想神之外,就是与内心深处的情欲和魔鬼的权势做斗争。
画中描绘的就是圣安东尼过隐修生活的场景,每天他都要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和争斗。安东尼脚下的猪,它曾是诱惑起源和恶魔的代表,现在温顺的躺在那里。

《取出疯癫石》(Cutting the Stone),1494年
圆圈中的场景是一位缺心眼的病人坐在辽阔的风景前,他以为手术能治好他的疯癫(佛兰德斯言语中被理解为愚蠢和无知)。左边的外科医生头上反戴着一个漏斗,意为他是个庸医;后面的修士正和病人聊天,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画家用修士把欺骗和虚假信仰的教会也捎带进来了;右侧那位头上顶着一本合着的书的女性代表着科学,她冷艳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没参与进来,但也没给半点建议。
桌子上有郁金香和从病人头中取出之物
圆圈上下两段文字意思是:“主人,快帮我把这块石头取出来吧,我的名字叫鲁伯特.达斯(Lubbert Das,荷兰语小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