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子府引起的传说
small">
──北京的胡同和地名都链接着许多古老与现实的故事
辞典·奶子府:为皇室征用乳母的机关。
北京这座五朝古都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也留下了封建帝王所独有的旧社会痕迹。
明·沉榜《宛署杂记·奶口》:“ 东安门外稍北,有礼仪房,乃选养奶口以候内庭宣召之所。一曰奶子府,隶锦衣衞。”
明·沉德符《野获编·禁卫·礼仪房》:“都城内礼仪房者,俗号奶子府。”
供奉内廷各方面所需的内务府,既要常年养着很多奶妈,又必须割断奶妈与其家人的所有联系,故只能专门建府以养,就叫成了“奶子府”。
灯市口西街,原是明清两朝的奶子府?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有这样的一座建筑:建于明代,两院落,绿琉璃屋顶,有一片规模很大的宅院,它是专为宫廷供养奶母的场所,名叫奶子府。
据《明宫史》记载:“每年四仲月选乳妇,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给食料,在奶子府居住。及报生皇子,则用生女奶口,生皇女,则用生男奶口。” 这些奶母一旦被选中,就终身留在宫中。这是明代奶子府的规制。
《宛署杂记》更注明其制度:“奶子府隶锦衣卫,其制每季精选各里良家妇,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四十名养之内,曰坐季奶口。别选八十名籍于官,曰点卯奶口。季终则更之。”
入清以后,仍袭明制。明清初期皇帝常多子多嗣,数量不少的皇子皇孙就需要不少奶妈喂养。以后至晚清慈禧为皇太后时,仍需常食人乳以补养身体。因此供奉内廷各方面所需的内务府,既要常年养着很多奶妈,又必须割断奶妈与其家人的所有联系,故只能专门建府以养,而地以其名,就叫成了“奶子府”。
据传,街内路北有一府第是明熹宗朱由校赐封其乳母客氏夫人的。熹宗朱由校是明朝最特殊的皇帝,他酷爱做木匠活,据说能工巧匠都不及他的手艺好。朱由校从小生母早亡,因此他最信赖的人就是乳母客氏。客氏与朱由校朝夕相伴,感情笃深。在朱由校做皇帝期间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作为一个乳母所受到的隆遇是前所未有的。每逢客氏生日,朱由校一定会亲自去祝贺。客氏每次出行,其排场都不亚于皇帝。出宫入宫,必定是清尘除道,香烟缭绕。不过客氏平时是居于宫中的,此处如是她的府第,估计也是客氏的临时住所。
又据史书记载:奶子府原称礼仪房署,清时赐给大将军公宏升。府中有司礼监太监、掌房、贴房,都归锦衣卫指挥。
奶子府,到清宣统时就其谐音改称乃兹府,民国后沿称。新中国成立后,再改名迺子府。
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灯市口西街。其中有些胡同并入西街,隐藏着一些不众人所知的故事。
奶子府消失了,一段历史也就消失了。但宫廷选奶妈的“标准”,却被某地方政府用于规定招考公务员的门槛:乳房一定要“左右对称”,否则免谈……
朝阳区的奶子房是“马奶子房”
在《北京公交乘车一本通》可以查到奶子房、奶东村、奶西村、奶西村口和奶西市场等站。但是这里的奶子房和奶妈没有任何关系。
相传,在元代辽金时期这里原来有养马场,故称“马奶子房”。到了元代,这里仍然是给蒙古贵族提供马奶的地方。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村子发展成东西两村,称为“马奶子东村”、“马奶子西村”。1979年地名改为“奶子房”。
皇帝和他的奶妈们
历史上,皇帝接触的第一女性大概就是奶妈,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奶妈大都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特殊感情。
古代的皇帝,常常说生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所谓妇人之手,就是奶妈之类。由于皇帝从小由奶妈抚养,感情上依恋很深,奶妈能够从感情上影响皇帝;也由于接近权力中心,谋取私利方便,奶妈弄权的也不少,成为中国皇权专制的特有景观。
古人说,皇帝长于奶妈之手,由于奶妈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后的皇帝对奶妈的礼遇也是很隆重和丰厚的。
明朝时期,成祖封奶妈冯氏为“保重贤顺夫人”;成祖朱棣的奶妈冯氏,获封“贤顺夫人”,仁宗朱高炽的奶妈杨氏,被封为“卫圣夫人”,神宗朱翊钧封杨氏奶妈为“戴圣夫人”。
宣宗封奶妈李氏为“奉尚夫人”。熹宗朱由校登极半个月以后,便封奶妈客氏为奉圣夫人,其子被任命为锦衣千户。
清顺治皇帝福临称赞自己的奶妈李嘉氏:“进食必饥饱适宜,尚衣必温暖应候;啼笑之间,曲意调和;言动之际,相机善导。”福临封保姆叶黑勒氏为“佑圣夫人”。福临的朝鲜族奶妈朴氏,又作了康熙皇帝玄烨的保姆,被封为“奉圣夫人”;她的丈夫对皇帝忠心耿耿,死后谥号“忠襄”。玄烨的瓜尔佳氏保姆,获封“保圣夫人”。废帝溥仪说:小时候“宫中唯一能阻止我恶作剧行为的,是我的乳母王焦氏”。溥仪吃她的奶,一直到九岁,王焦氏才出宫回家。溥仪和婉容结婚时,曾把王焦氏接入宫中,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溥仪把她接到长春,一直住到“八一五”东北光复。
……
从这些奶妈被册封的封号上不难看出,古代皇帝奶妈的尊贵无比的显赫地位。皇帝的奶妈一般都能得到相应的好回报。明清的定制是,皇帝的奶妈封“奉圣夫人”等名号,对奶公和其子孙也给予封赠一,并给予一定产业。奶妈死后要附葬在皇陵之旁,奶公也要与奶妈合葬一穴,并为之立碑,以示不忘其哺育之恩。
但是,有的奶妈又会因所哺之皇子皇孙登基而权势倾人,能对皇帝施加种种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奶妈在宫廷中与人私通、结党作乱的也非个别。
明熹宗的奶妈客氏本是个农民的媳妇,婚后时间不长就守了寡。十八岁时进宫乳哺熹宗。后被封为“奉圣夫人”,允许客氏在宫内乘轿,连她的儿子侯国兴也被封了官职。客氏与魏忠贤私通多年,他们结党营私,先后弄得皇后张氏流产,皇妃冯氏暴死荒郊,还害死了数个曾被熹宗“临幸”过的嫔妃。
朱由校的奶妈客氏恃宠而骄祸乱朝政
客氏本是一个普通的村妇,因面容姣好、奶水稠厚而入宫做了皇子的奶妈。
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奶妈,却因皇上的眷恋而成为后宫只手遮天的人物,成为有明一代最邪恶的宦官宫人集团的首脑之一。这个小村妇、小奶妈,对明王朝的灭亡可算是一个很有分量的大砝码。
客氏名巴巴,又名客印月(1588~1627),河北定兴人氏,嫁夫侯二,生有一子名国兴。万历三十三年(1605),客氏第二胎产下一女,没有成活。恰在这时,宫中为即将出生的皇长子朱由校寻找奶妈。客氏人长得肤肌白皙,身体苗条健美,眉清目秀,又恰在18岁如花似玉的年华,奶汁非常稠厚,于是被选中,成了朱由校的乳母。
客氏入宫两年后,丈夫侯二死了,客氏便带着儿子侯国兴长期在北京住了下来。
按照宫规,皇子六七岁,保姆就要出宫,可是由朱校大了以后,还离不开客氏。即位当了皇帝,还是一样,甚至一天不见都不行。估计是亲妈死得早,他这也是移情代偿现象。
客氏成了寡妇。有记载指出,这是一个性欲强劲的女人。《明鉴》说:“客氏性淫而很(狠)。”(《明鉴》)《稗说》给出了有关她形貌习性的更详细的描述:年少艾,色微,丰于肌体,性淫。
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直指其事曰:“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淫宠矣”。这里的所谓“出幼”,就是指“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那种事。说客氏是靠这个得宠的。
《明季北略》上也说,客氏“年三十,妖艳,熹宗惑之”。这句话说,朱由校刚刚进入少年,亦即性方面刚刚开始发育,客氏便引诱或教习他学会男女之事。换种说法:客氏是朱由校的第一个女人。
《明史》载客氏:“每日清晨入乾清暖阁侍帝,午夜后回成安宫”,客氏不仅照顾熹宗的起居,还担负着生活秘书的职责。
朱由校断奶了,当皇帝了,仍然离不开客氏。
史籍上一般都说,客氏比天启帝大18岁,但从后来崇祯皇帝钦定的文件里所记载的年龄倒推,她应该比天启帝大25岁。也就是说,当年这女人已经是42岁了,如何还能与天启帝保持姐弟恋,而且把天启帝“惑”成那样,很不可思议。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天启帝即位刚半个月,就以“保护圣躬”有功为由,加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并荫封她的儿子侯国兴为锦衣卫指挥使,又命户部选20亩好地作为客氏的护坟香火田。言官中对此颇有不同意的,御史王心一上疏,抗言此举“于理为不顺,于情为失宜”(《明通鉴》)。天启帝竟一连发下几道谕旨,说明缘由,对客氏评价道:“亘古今拥祜之勋,有谁足与比者?”(《玉镜新谭》)有了这样高得吓人的基调,客氏这个劳动人民出身的大嫂所享受到的一切,可说是“俨如嫔妃之礼”,而且还要过之。
天启元年四月,朱由校大婚,按例奶妈无论如何也得出宫了;可是,朱由校还是死活也不放飞。大臣们再三奏请,朱由校抗不住了,就施了一个缓兵之计,公开地从前门儿放客氏回家,随后又悄悄从后门把她接了回来。客氏在后宫有两个住处,一处在乾清宫凤彩门旁边的西厢房,一处在寿安宫。按照规定,寿安宫是太后、太妃的养老院;客氏应该在重华宫附近的西二所,与宫女们一起睡大通铺。不仅如此,朱由校还特准客氏“宫中乘轿”。
两个月后,六月二十四日,山西道御史毕佐周上疏要求客氏离宫。毕佐周这道奏折,并非孤立和偶然,恐怕事先许多朝臣就此有所沟通协调,因为紧接着第二天,大学士刘一就领衔,也递上同主题的疏文。刘一等没有把话讲得太刻薄,但仍写下关键的一句:“(对客氏应该)厚其始终而全其名誉。”改成大白话,即:客氏应该退休,为此怎么厚赐她,给她多大物质上好处,全没关系;重要的是,保住她的名声。虽然说得比较含蓄,聪明人也都能体会到,话里有话。
朱由校没文化,但人不笨,不会听不出弦外之音。可是他仍然“顶住压力”,不肯送客氏出宫。他找了个借口,推说父亲丧事尚未料理完毕,而“三宫年幼”,颇需客氏的协助;等丧事结束,“择日出去”。
用这借口,又拖了二个多月。九月中旬,光宗丧事彻底结束。刘一旧事重提,请皇帝信守诺言,送客氏出宫。不得已,客氏于九月二十六日出宫。是日,朱由校丢魂落魄,食不甘味,以至饮泣。第二天,他宁肯牺牲皇帝的尊严,传旨:“客氏时常进内,以宽朕怀,外廷(朝臣方面)不得烦激。”
御史周宗建,对朱由校的举动做出如下评价:“不过一夜,复命再入,两日之间,乍出乍入,天子成言,有同儿戏。”侍郎陈邦瞻、御史徐杨先,吏科三位给事中侯震、倪思辉、朱钦相也各自上疏。朱由校大怒,将倪、朱降三级、调外任。刘一、周嘉谟、王心一等纷纷谏阻,不听,反将王心一与倪、朱列同为罪。朝臣群起抗争,朱由校再拿御史马鸣起、刘宗周开刀,分别罚俸一年、半年。
朱由校铁了心,谁再提客氏离宫之事,我就砸谁的饭碗。
刘若愚做过秉笔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他在《酌中志》里提到,当时人们对朱由校、客氏的神秘关系,普遍存在质疑,谣言纷纷:“倏入倏出,人多讶之,道路流传讹言不一,尚有非臣子之所忍言者。”何为“非臣子之所忍言者”?无非“那种事”罢了。
有人在诗里写道:“纱盖轻舆来往路,几人错认是宫嫔?”语涉讥讽,形容客氏在紫禁城的待遇和风光程度,路人遇之,几乎忘了来者是老妈子,还以为是皇帝所爱的哪个小美人呢。
《明史·宦官列传·魏忠贤》:“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 说的是:由于客氏地位特殊,又年轻守寡,且值怀春芳龄。她本与司礼监太监魏朝相好,客氏乞求熹宗赐魏朝为“对食”“菜户”,太监与宫女结为有名无实夫妻的形式,得到熹宗许可。但时间不长,客氏又看中了年轻力壮的魏忠贤,便将魏朝赶出宫去,半路又斩草除根。
御史方震孺、大学士刘一燝收集了客氏与魏忠贤的罪行后竭力弹劾,首辅叶向高、司礼监王安从中响应,熹宗迫于无奈,只得将她们遣散出宫。但是,《明史》说,熹宗离开两人后,“若失魂魄,不食者数日”。对臣下们说:“朕思客氏朝夕勤侍朕躬,未离左右,自出宫去,午膳至晚通未进用。暮夜至晓臆泣,痛心不止,安歇勿宁,朕头晕恍惚。以后还着时常进内奉侍,宽慰朕怀。”既然皇帝因为客氏的离去,引起了厌食、失眠、头晕恍惚诸多病症,大臣们谁还再敢反对?不久,又把两人召回宫中。
之后,客氏与魏忠贤设计将顾命太监王安除去,御史方震孺遭贬官,顾命大臣刘一燝被逼辞官,首辅叶向高劝谏熹宗说:“客氏即出复入,一燝顾命大臣,乃不得比保母。”
氏从一个民妇成为皇子乳母,被封为“奉圣夫人”,在国家权力中心弄权多年,达到了历史上奶妈能够达到的极致。
朱由校当了七年皇帝后死了,她用乳汁喂养大,又亲自用肉体助其完成“成人礼”的那个小男人死了,她在“痛哭焚化”一幕之后,也立即赶赴鬼门关。
公元1627年即天启七年年十一月一日,新君朱由检“一举粉碎”魏忠贤集团,他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魏自缢而死,客氏被“奉旨籍没”,从家中徒步押往浣衣局;审讯后,由乾清宫管事赵本政执行笞刑,被杖打死在浣衣局,当场活活打死,且不留全尸,“发净乐堂焚尸扬灰”。她的儿子侯国兴和侄儿客光先也落得个弃市、抄家的下场。事见《明史·魏忠贤传》:“笞杀客氏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并弃市,籍其家。”
古来奶妈界之翘楚,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名家评说:
清·张廷玉等《明史·魏忠贤传》:客氏淫而狠
蔡东藩《明史演义》:自古权阉,莫甚于魏贼;自古乳媪,亦莫甚于客氏。
金庸《袁崇焕评传》:这个客氏很喜欢弄权,在宫里和太监魏忠贤有点古怪的性关系。
奶子府没了,“奶妈”的故事在延续……
山西省有个绛县,十一年前,出了一位曾每月要消费三十升人奶的“活阎王”三盲(文盲、法盲、流氓)法院副院长姚晓红(已被判无期徒刑)而闻名全国。
姚晓红,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家伙,竟搞到了大专毕业文凭;原来只是在法院开车的家伙,竟混上了县法院副院长的尊位。他在绛县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劣迹累累,居然曾经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新闻人物”,省内的一些新闻报刊将他称为“人民的好法官”。
据报道,姚副院长每天都要服用高档补品,每天都要把县中医院的盲人按摩师小赵用专车接来。后来,他嫌赵技术不好,又到40公里外的驻军某部请按摩师,一天一按,从不间断。有一段时期,姚听说喝人奶对身体好,便命令手下人到处寻找人奶,输液用的瓶子,他每天喝两瓶,有的年轻法官,妻子生了小孩,赶紧给孩子断奶,以便省出妻子的奶水“孝敬”姚晓红。
流氓进官场的事屡屡见诸报端,其表现之奇、形态之丑、危害之大、影响之坏,使人不可小视,有些言行甚至到了令人发指拍案的地步。他们以自已的权势正在挑战社会的道德和伦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