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各种风味小吃
在台湾,台湾小食美名远扬,要一次大快朵颐,夜市是最佳目的地。夜市以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地道的乡土原味俘虏每个夜游人士的心,夜市位于各大交通枢纽、人流密集的地方,例如士林、复兴南路及华西街等。
在这些地方,你能够真正体会什么叫做“人气”。人指汹涌得叫你举步维艰的人潮;“气”是那由四方八面飘传而来的食物香气,琳琅满目的各式特色小食,令人花多眼乱;蚵仔煎、大饼包小饼、青蛙下蛋等等远近驰名。
台南的独有小食——棺材板
最具江湖地位的台湾小食,非台南的独有小食——棺材板莫属。所谓棺材板,即是将厚面包中间挖空,填入鸡肉、虾仁、马铃薯及牛奶等配料,再于厚面包面上沾上酱料,然后用刀叉逐块逐块的切来吃。
由于材料丰富,一片棺材板便足以令你饱腹三日,滋味毕生难忘。但要谨记,棺材板要趁热吃才够滋味。
塘虱鱼肚
台南是虱目鱼的故乡。虱目鱼味道甘美,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滋补、养颜之功效,因此,广受民众喜爱。品尝虱目鱼以农历6~8月最佳,此时雨水丰润,肉质最细嫩,尤以重约500克左右者最美味。在台南沿海一带,到处都可以吃到以现捞虱目鱼做成的各式料理。虱目鱼可煎烧、可做汤,还可做虱目鱼丸、虱目鱼干,而虱目鱼头、虱目鱼肚、虱目鱼胗均深受老饕们的喜爱,也成了滨海乡镇吸引游客的名食。
另外,有个阿憨咸粥,远近驰名,俨然成了虱目鱼粥的经典招牌。虱目鱼粥以鱼背肉和米饭为原料,以鱼骨汤将米饭熬熟,再加入鱼肉、鲜蚵、肉燥、蒜蓉,煮成香浓鲜甜的鱼粥,上桌前洒上芹菜末,再配上油条,就是台南人最酷爱的早餐。
阿宗面线
一定要去台北西门町的“阿宗面线”,从最初街边的流动面档,到今天偌大的店铺,唯一不变的,是那用柴鱼头汤熬制,韧性十足,还有入口清爽滑口的手拉面线,令人一试难忘。
鲁肉饭
度小月担仔面
说起台湾小吃,很多人马上就联想到"度小月"担仔面。一点不错,它几乎是台南最有名的一道小吃。可为什么叫"度小月"呢?原来90多年前,一位漳州籍洪姓渔人移民府城,靠打渔为生。每年从清明到中秋,是打渔的淡季,当地叫"小月"。为养家活口,度过"小月",洪姓渔人就卖起面来,因此得名。由于口味独到,渐渐卖出了名气,成为风行台湾的"名吃"。现在,洪家已传到第三代,生意还是相当兴隆。
担仔面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肉臊。早期,老板挑着碗筷与锅子到处叫卖,买者半蹲式地坐在小凳上食用。今天,卖者仍用一个小炉烧着木炭来煮肉臊,再加上一只味道鲜美的虾子,虽然就这么小小一碗,但风味独特,回味无穷。
四神小肠汤
台南鳝鱼面
台南有一家老牌鳝鱼面店开张80余年,其生炒鳝鱼很好吃,主要在于大火快炒的手上功夫,加上独门配方的4种醋料。鳝鱼下锅炒熟后再淋入备好的意面,全程不过27秒,炒出来的鳝鱼鲜美爽脆,加入特调醋去腥提味,酸中带甜的滋味,令人回味再三。
淡水阿给
阿给是日文
阿给的由来,是源自1965年(民国54年)杨郑锦文女士所发明,起初是为了不想浪费卖剩的食材,而想出的特殊料理方式,创始店位於淡水镇真理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