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保护区现有人口5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包括卧龙、耿达两个乡,是省政府直辖的一个特区。该区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生态和景色
卧龙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1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14种;鱼类11种。已采集到的昆虫标本约1700种。高等植物4000多种,隶属于217科814属。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绿尾虹雉、珙桐、水青、连香、红豆杉等。区内分布的100余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因而使卧龙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响誉中外。
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50多千米,距成都100多千米,是地球上仅存的几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繁殖和大熊猫研究中心,是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并已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距成都市区134公里,与都江堰市毗邻。其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的珍稀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是一处恬淡、幽静、秀美的自然风景游览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西出成都,过都江堰,至映秀镇向北,逆皮河而上,就进入了卧龙自然保护区。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三、四千种,有四川红杉,金钱槭等珍贵植物;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达29种。
卧龙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英雄沟
英雄沟、银厂沟是隔河相望的“姊妹沟”,是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区。
英雄沟沟口险峰峭立,迷雾漫山。山溪从万仞悬岩处飞泻直下,似银练直扑谷底,在山谷,迷雾间喧起千军万马般的呐喊。穿过峡谷中的仙峰、幽穴、听泉、水帘四个小隧道,两眼豁然开朗,满山遍野葱笼的箭竹形成竹的海洋。微风吹来,竹海翻起层层绿波,场面蔚为壮观。这里山势平缓,溪流铮铮,林间小道蜿蜒于惬意恬淡的绿地。“国宝”大熊猫的饲养场,就坐落在绿树丛中。
自然保护区位于邛崃山脉东南坡,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流地带,地势由东南向北递增,海拔高差5000余米,因而村内海拔在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达101座。这里既有高峻的险峰峦峭立云天,也有幽深的峡谷纵横交错;既有迷雾漫步在峰间,又有银瀑飞悬于峭壁;既有终年的积雪在天际沉思,也有如茵的草地于雪线之下轻歌。“高山迎飞雪,蜂蝶植林间。天问今何时?禾苗百丈生。”是其真实写照。
景区特色: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仅存的几处大熊猫本息地之一,保护区内建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及繁殖场。游人可以看到国宝大熊猫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游客可自费与国宝大熊猫合影留念,费用在100元左右。
门票:进山门票30元/人,大熊猫馆30元,小熊猫馆5元,英雄沟25元 。
交通:成都至卧龙行车仅需3小时,旅行者可乘成都至小金县的长途客车(成都西门车站上车,晨6:40发车),中途在卧龙下车。都江堰市上午和下午也有汽车来往卧龙。
沿途路况:从成都至卧龙全程为双车道水泥路面,路况较好。
车票价格:约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