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美食>美食圈>

江南食与事,风景旧曾谙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7-10-18

 

 

让我们从江南风物开始,想象这里吧...

 江南 食 · 青 果

“青”是江南春天之草,

青果,便是用“青”制作的点心。

青叶泥与米粉经过调和,

慢慢变黏,米粉也染作了清新的淡绿色。

待黏度合适时出锅,

再添少量粉使劲揉成柔韧而有弹性的粉团。

下一步要用到的馅料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捣得细细的豆沙或糖芝麻。

从面团里摘一个剂子,

捏成碗状,往里填入甜馅,包起来,使之成团。


倘有模子,也可把团子填入其中,

压出特定的形状与花纹来。

 江南 食 · 乌 糯 米 饭  

把叶子摘下,放在竹编的大淘箩中。

再用一只大木盆放满水,

将叶子浸入水中,隔淘箩揉搓。

渐渐叶子变碎,水变黑。

然后将糯米放在大布袋里,浸入水中。


次日早上,男厨师将浸了一夜的糯米取出,

用大蒸笼蒸成青蓝色的糯米饭,

清香可口,我们名之曰“乌糯米饭”。

江 南 食 · 茧圆

 

茧圆为蚕茧形的无馅的米粉团子,

四时可做,做得比蚕茧大。

可以米粉原色出之,

或在米粉中掺入有色的作料

(如南瓜糊、赤豆汁、食用胭脂水),

形成黄、紫、红等色的圆子。

而“最好吃的是青圆子。

夏秋之交,剪来南瓜秧叶,洗净煮熟,

用石灰吆在甏里,就吆成了‘草头’。

将‘草头,揉进米粉,就做成了青翠的茧圆”。

又接着道:“湖州有‘清明大于年’之说,

过清明时的清明圆子就是茧圆。

 
江 南 事 · 包 粽子

五月在吴山脚下,

经过一家路家路边小店,

门前有包粽子的妇人坐竹椅上,

一只搁粽叶的篮子在脚边,

一条搁米盆的凳子在对面,

正埋着头,做她现包现煮现售的生意。
 

四角虎头粽的工序,大约是这么几步:

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窝于一手;

而后,将浸透的糯米,装入粽叶“斗”;

糯米装到九分满时,给“斗”覆盖、包扎。

 

女人一连串动作,极娴熟,数秒以内过完一遍,

而全无涩挂、惶急之感。

此种闲庭信步、一气呵成的手功,

给过眼者带来“水流流过心田”一般的享受。

 

试过便知,用植物染色,操作不可谓不简单,

原料亦是随处可得,

大部分身边所见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

 

每一个基本色,

总是有一两种效果特别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原料。

此类原料无须外求,前人早已做了总结,

那便是随便翻开一本染事书都必然看到的那些名字:

红花苏木、皂斗、黄檗、

姜黄栀子果、槐米、靛蓝、茶…

我 知道
这些让你感到亲切或陌生的食与物,是不是又让你对“故乡”魂牵梦绕了?

翻开《 


 

ont-size: 14px; padding-top: 0px">

宋乐天 /《无尽绿》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11
这是一本以植物为主角的江南风物散文集,
涉及回忆、考证、风俗与工艺。
在植物的自然属性与所给人美的愉悦之外,
突出的是植物与人的日常相关的“物用”
以及这种“物用”和人发生联系以后,
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
因为有亲身经历和亲手经验做底子,
所以写起来不虚,文字朴素而真切动人。
春日连绵照眼的紫云英与新绿茶树,
于合适季节亲手制作出的乌糯米饭与木莲豆腐,
还有秋日香气沉沉的桂花晴雨录,
这些都是我们置身其中、
日常生活里鲜明的“无尽绿”。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