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垂死的奴隶》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09-04

《垂死的奴隶》
作者:米开朗基罗
年代: 1513年
材质:大理石
尺寸:高约2.29m
收藏:巴黎卢浮宫
“在这样奴隶般,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

《垂死的奴隶》中的人物,左手托住后仰的头部,右手似乎想要挣脱身体上的缚带,整个动态呼应自然,表现了奴隶遭受痛苦折磨而奄奄一息、疲惫不堪的形态,他在睡梦之中既有对现实束缚、压迫的试图挣脱,又有在梦中之外世界的一种安详,表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米开朗基罗整体把控雕塑,借助外在限制条件而加以表现发挥,塑造了一个处于挣扎中的奴隶形象,人物的形体因为极度的张力而呈现米开朗基罗热衷表现的扭曲状。他以写实的手法将奴隶的形体塑造得生活而具有活力,刀法细腻而流畅,线条起伏分明。

《垂死的奴隶》全身以右脚站立支撑,左后跟垫起,左腿随之自由弯曲。上身紧张,而下身轻松,他的双腿紧贴,四肢与躯干之间没有任何空隙,作品完整的形象就如米开朗基罗对好雕塑的定义:只有从高山上滚下来,丝毫不受损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垂死的奴隶》是关于生与死、肉体与心灵、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的思考。
下一篇:拉斐尔《与友人在一起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