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四使徒》(Die vier Apostel)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09-01

 

《四使徒》是丢勒晚年的油画作品,被认为是他一生探索的总结。丢勒在画中不仅表现了古典主义艺术的自然之美,也保留了北方哥特传统那种简洁而肃穆的精神内涵,被视为其故乡纽伦堡市的精神象征
 

《四使徒》(局部)

1521年,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掀起了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新教”运动。他的追随者,丢勒也是其中之一,支撑着病重的身体,完成被后世视作“丢勒遗嘱”的作品——《四使徒》

 

 

圣约翰、圣彼得、圣马可和圣保罗

圣约翰和手持钥匙的圣彼得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一本书,他们沉浸在《圣经》所宣扬的真理之中,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是内心坚定而充实的力量。

 

阅读《圣经》的圣约翰和圣彼得

圣保罗一手拿书,一手握剑,圣马可手握卷轴。他们显示出对于《圣经》的捍卫,随时注意异教徒的嘲弄以及扭曲上帝、将人带入歧途的人。

 

捍卫《圣经》的圣保罗和圣马可

丢勒通过对神情细致描绘,表现出四位使徒鲜明的性格特征——冲动、沉着、热情、忧郁。

圣约翰是耶稣钟爱的弟子,鲜红的衣袍暗示了他充满自信,有些冲动的外向型性格。

 

圣约翰

​圣彼得有着苏格拉底式的前额,他是使徒中的领袖,略显疲倦的神情表现出他的沉着稳重。

 

圣彼得

圣马可撰写了新约圣经的《马可福音》,他性格热情且意志坚定。

 

圣马可

圣保罗是初期的天主教会中最伟大的一位传教士,眉头紧锁,看向画外,眼神充满怀疑,白色的衣袍暗示了他思索、忧郁的性格。

 

圣保罗

画面中,人物衣饰也被刻画地逼真而有重量感,连衣袍的褶皱也流畅而自然。

 

衣袍的褶皱流畅而自然

在画面下方,丢勒以很小且相对华丽的字体题写了训诫性的文字,这些文字来自路德翻译的德语版的新约《圣经》,警告危险时代的来临,也警告了扭曲上帝言辞的伪先知的宣教。

 

训诫性的文字

在丢勒的时代,他就被誉为“画功精湛,用笔如神”,尤其是其刻画细节的能力,当时画家无出其右。这一特征在《四使徒》中尤为突出。

丢勒特别欢喜精细地描绘头发,几乎能看到发丝的细节频频在他画中出现。

​​据说画家贝利尼曾问丢勒,你用什么特别的笔,画出这样精致的头发?他惊奇地看到,丢勒只是用了非常普通的一只画笔,丢勒回答他: “我能用任何一支笔,画出这样的头发。”​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四使徒》(Die vier Apostel),是他最后一件重要作品。这件作品从1517年开始创作,直至1526年(丢勒1528年去世)完成。作为历史背景,大家应该还记得正是在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教改革。

丢勒在创作这幅作品期间也从天主教皈依了新教。因此这幅画的构思中凸显了丢勒的信仰变化。画中由左至右分别是:打开约翰福音的使徒约翰,拿着天国钥匙的圣彼得,拿着《马可福音》卷轴的圣马可,和拿着剑和自己写的书信的圣保罗。与新教教义更加契合的圣约翰与圣保罗出现在了前景,而与天主教联系更加紧密的圣彼得(一代目教宗)出现在了背景。(虽然严格意义上说,只有约翰与彼得是使徒)

另一方面,这幅画还融合了当时北方文艺复兴艺术中非常热门的“四气质”主题——约翰:多血质、彼得:粘液质、马可:胆汁质、保罗:抑郁质。丢勒把两个正面气质给了约翰与保罗,同样体现了他的宗教倾向。

画中只有保罗斜过眼来,一脸警惕地盯着观者。实际上丢勒在双联画下还写有铭文。其中有一段写道,“在这危险的时代,所有世俗的统治者都应小心,不要被人误导曲解上帝的话语”。实际上保罗是在警惕他书信中提到的异端学说(如灵智派)和法利赛主义。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