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登高望远 秋意阑珊
在这个澄明的季节,该去野外走走。不爬会喘气如牛的小山丘,只挑那些个信步悠闲的山岭小道,看山色秋意盎然——寻幽
1 凤
本是南宋皇城遗址所在,一路古迹时隐时现。由于知道的人少,你尽可以在寥落的林间草深处、发寻古之幽情。
坐3O路车到万松岭下,右上就是戏文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书院遗址。这一唐代始建的报恩寺遗址,明时辟为万松书院,至今还遗留着碑与牌坊。古时、这地方平民百姓可进不来,现虽不见鳞次栉比的南宋皇城建筑群,但一回头荆棘丛中九华山石林,依然兀立山坡。
此后,石林不绝,峭壁似的,只容你侧身而过。丛莽间时或隐露出一些古代的断瓦残砖。至此,前景骤然敞开在眼前,左近西湖右掠钱江,宛如一只东飞的凤凰,栖身江湖之间。
沿途徐行,山道旁有小径通向山坞深处的一个平川,这里曾是隋代所建的著名古刹圣果寺的遗址。七八百年来,这里迭经变迁、但存留的古物仔细搜索还不少。圣果寺气势宏大的佛龛佛像早已毁在战争里,藤蔓垂丝下,山壁上的轮廓依稀可辨。低回漫步,还可发现一些古代的断石残碑,如菜圃旁刻着“忠实”的石碑.相传为赵构手书.印章处已空空如也。后面摩崖上是斗大的“凤山”二字,近旁岩石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方形凿孔,那是古代曾在此安梁立柱,造亭建楼留下的见证。折向西南,可探访到凤凰山另一胜景——月岩。找一找,距地10米的岩顶有一个石孔,据传中秋夜,月光才能穿孔而过投下月影,而向孔内张望、明月也恰好嵌入其中。
循着隐藏在密林中的蜿蜒小路,下到山腰,有栖云寺可以小憩。庙虽小,香火却颇盛。出门就是一畦畦的菜园。听说,这一带原先还有一片古樟,但被砍得差不多了。沿小路直下至大路边,左拐就是3O路的起迄站点。
2 琅
十里琅珰秋色情
梅家坞以东,龙井村以西,有一架山岭自天竺山自北而南,几经周沂,延伸到五云山而止。高高山岭上.有一条只容两人相向而行的山道。如细长草叶般飘弋于山岚翠色之中。这就是西湖群山中最高、最长的山岭径道——十里琅珰岭。山上少人迹,隔了一夏季,野草已侵占了被香客踩出的岭路,细窄的山路旁严实野草把外来客深深埋了起来,左拨右撩,刺得浑身又痒又疼,杭州土话里“琅里琅当”的安步观景之意荡然无存。
转了一个弯。走上山的脊梁,路虽稍有起伏,但平坦易行。朝下看是梅家坞与龙井。老绿的茶丛,炊烟袅袅,粉墙灰瓦。走得顺,所以不小心错过了指路的石碑,上了岔路,茫然而焦急地绕着走不完的小山头。正彷徨疑虑之际、忽见山道又重现眼前。
过了狮峰,是一段崎岖陡峭的下山路沿路山溪逐足而来。在古藤相绕、苔藓斑斑的峭壁间,常可发现一处处积满清水的小潭.但却又找不到水源来自何处。还有一些隐隐残留的题刻,只是让人联想到当年这里也许是—条去灵竺进香的山路,留下不少诚者的心。
有人曾拿琅珰岭与地处山谷的九溪相比。位于高岭之背的十里琅珰岭自有它的特色。九溪幽深,琅珰岭开阔;九溪空间小而多变化;琅珰岭境界大而富层次。两者皆以野趣胜,但前者含蓄,后者开放。
3 慈
慈云岭算得上西湖群山间的一条千年古道,而今它一头接着官博,一头连着丝博。抽一天闲情,既可览山色,又可长见识。
第一站是南宋官窑博物馆。这里的展示没有采用一般博物馆陈列所惯用的把图片、文字、实物混合起来展出的做法,而是让林林总总的瓷器自己说话,清淡的风格突出了瓷件本身的
魅力。出来后是热闹的陶瓷品市场,不过热闹不会持续多久,当人声渐远,八卦田也就不远了。据说.八卦田乃是皇帝躬耕之田,所谓“躬耕”,这无非是骗人的把戏罢了。
沿八卦田走,渐渐进入慈云古道,一条青石铺就的山路,在花影树荫中婉蜒向上伸展。时令虽已是秋天,但两边仍开着木本和草本的星星点点野花。风吹着头顶枝叶沙沙作响,会飘下几片黄叶。
大概百来步的样子,路边就现出一处所在,是五代所凿的石窟造像。虽然面部全部破损,但在西湖诸多摩崖石刻中地位却不低,属于最古老、最精美且最具唐风的造像艺术品。从这不难想象,这条古老的山道当年是颇为喧闹的,而今这里常年一派山野的宁静,只有在春季烧香期间,远道而来的香客络绎不绝,隐约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下去的一段路稍陡了些,好在撑上一口气就到了岭巅,有亭可歇。明时的江湖伟观亭旧址上有一处六角亭,对面是慈云宫,宫后有山洞,早年可进而探之,现已封死。
人渐渐多起来,很多都是玉皇山下来的,路边掉落的麻栗果竟成了游人争捡的爱物,走走停停,一直到玉皇山门。要去丝绸博物馆,还需沿公路走上十分钟左右。这段时期正在举办丝绸文化节,有精彩的展示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