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天堂云南:寻找消失的地平线
在晨曦日暮中走过了丽江古城的一街又一巷,触摸那早已斑驳却依然鲜活的院墙,领略了或温婉或浑厚的古老之美,看时光在这里停下脚步又转身。旖旎的大自然用那神奇的手,将我拉进了另一段时光隧道,开始了迷人的天堂之旅。 线路:丽江——长江第一湾—小中甸—松赞林寺—普达措国家公园—石卡雪山—拉市海—丽江黑龙潭公园
![]() 遐迩的长江第一湾 神来之笔的大拐弯 前往香格里拉的路上,必须经过闻名遐迩的长江第一湾。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与丽江市石鼓镇之间,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 登上观望第一湾的山坡上,正好是光线最佳的时间。高原上奔跑的云朵,在江面上留下最美的身影。有如神来之笔的大拐弯上,不时有船只飘过,行走在光与影之间,泛起金色的光芒。江面上流光溢彩的滩涂,好似艺术家笔下的沙画,随意、流畅。那格叠错落的田野上,涂画着不同的色彩,斑斓而有致。造物主用这个神奇的转弯,成就了中华大地上最伟大的河流-长江。
![]() 小中甸
![]() 涤荡灵魂的松赞林寺 涤荡灵魂的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只是我整个云南之行的短短一站,但其所留给我的震撼,不可谓不久远。如果说,丽江古镇的小桥流水、石道老宅,带给我的是江南小资般的静逸;如果说,香格里拉的天高云阔、草场牛羊,给予我的是人间仙境里的赞叹;那么,松赞林寺的香火缭绕、僧侣穿行,则深深的洗礼了,涤荡着我的灵魂。 噶丹·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位于香格里拉以北5公里的佛屏山下,是公元1679年五世达赖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它不仅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寺名为五世达赖剌嘛所赐。“噶丹”表示传承黄教祖师宗喀巴首建立之噶丹寺;“松赞”即指天界三神帝释、猛利和娄宿的游戏场所;“林”即“寺”。整个寺名可理解为:“一切显密非一次修成,为使无垢之法源尖不断地惠及众生,使之圆满,特建此寺。” 寺院建筑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扎仓大殿宽敞恢宏殿,殿中供奉的诸多佛像:昆塔高大神圣,两侧西厢的壁画雕饰精美琳琅,这里显现着佛法的深固,这里诠释着佛经的丰富内涵,这里是响彻着佛普渡众生的布道,这里是佛光充溢的殿堂。 此时的松赞林寺的主体大殿尚未完全建完,两旁休整好的侧殿却已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沿着台阶一路向上,那空中穿梭不停的云朵变得越发触手可及,遥遥的圣殿渐渐从我的眼前走入心底。不时有僧侣擦肩而过,高原充足的光线,赋予了他们健康黝黑的肤色。他们虽步履匆匆,却有着善意的笑容。不经意之间,转到了僧舍,两个八九岁光景的孩子,与我侃侃而谈,却忽然撇下我,飞奔到台阶下搀扶年近九十的老人。那些表情虽依然稚嫩,却懂事的孩子;那些虽年事已高,却依然虔心诵佛的老者;那些正值青春飞扬,却沉浸佛法世界的少年……与世无争的祥和,其乐融融的温暖,都融化进人们纯净的眼神,绽放在孩子们幸福的笑容里。我不知道那些僧者是否会对年复一年的生活而心生疲惫,面对绵密无休的烟雨而感到厌烦与浮躁。细细想来,这又是多么的寻常,他们原本就不是飘然淡远的仙者,只是凡尘中的出世者,有着比世人稍微平静的心。可这颗心经不过岁月的磋磨,经不过时光的荏苒,它也会生锈,也会在不经意的日子里邂逅平凡的感动,邂逅一些浮华的色彩。 这是一座心灵的圣殿,同布达拉宫的高大巍峨比起来,她更平和、更朴素、更亲切,极目远眺,你会发现,自己的灵魂是如此的真实。无论是那纯真的烂漫,还是那皱纹的沧桑,都在这佛法的世界里,阐释着属于自己的永恒。人的躯体,只有短暂的存在,心灵的相依,却是亘古永存。飞离了肉体的灵魂,终将落于何方?而凡尘俗世的苦苦追寻,又是怎样曲终人散的苍凉? 面对巍峨的殿堂和曲径的小路,我真想怀揣落寂的思绪,独自在惆怅黯然地行走。我希望,这是一条无尽的古道,我并没有一颗出世的心,并不想皈依山水禅境,远离烟火红尘,只是想踩着这青青的石板路,沿着落花的幽径,寻觅一个清净无尘的地方。那儿必须有深掩的朱红色的门,有虚掩的窗棂,有青苔的石阶,有幽淡的檀香,倘若还有缥缈的诵经声会更好……那将会是一种极其宁静的境界,所有的意念都会变得空灵。很多时候,我都是在梦境中徜徉,想象着庙堂里清净的梵音,氤氲的香雾,随着月光流进我的心里。 世间的因果轮回,任谁也无法真正地挣脱。你看,刚才还在墙头栖息的鸟儿,这时也起飞了,这里,是飞鸟暂时的栖息,它们最终都要带着轻松的心展翅飞翔。生命,究竟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或许唯有当躯体与灵魂分离的那一霎那,或许唯有灵魂牵住最想握紧的那只手,生命才会告诉我们这一世,到底想要什么,而我们又曾得到了什么。 一切,缘起缘灭,纠缠枉然,能否如大殿上这披着猩红袈裟的僧侣们,超脱释然?那粗茶淡饭之中,更有不易察觉的幸福。 人生如划过水面的浮萍,穷尽一生为心灵寻找一个归宿。大千世界里,繁华都市中,漂泊的心,有几人得偿所愿?但当我伫立在圣殿之下,沐浴在日光之中,灵魂找到了皈依。一如这随风飞扬的经幡,一遍一遍诵读着佛法的光芒。 噶丹·松赞林寺,用那最简单的线条、最会心的笑容,讲述了一个心灵圣殿的故事。那是一段有关过去的辉煌和未来的遐想,更有着今天的憧憬的传奇。我在这里,捧起了自己的灵魂,见到了最纯真的愿望,那是吟唱在我心底的旋律,更是一首谱满幸福的赞歌!
![]() 魔界的奇幻世界
![]() 触摸蓝月山谷 触摸蓝月山谷 转过天的早晨,我决定去触摸石卡雪山上皑皑的白雪。石卡雪山,现在更习惯被人称为“蓝月山谷”,其北与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相接,南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千湖山景区毗邻,东与噶丹·松赞林寺和独克宗古城遥遥相望,西面是神秘峡谷与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景区最高点石卡山主峰海拔4449.5米,最低点纳帕草甸海拔3270米,相对高差1179米,几乎包容了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亚高山带和高山带所有自然垂直带立体生态景观资源。人们把这里的景色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春看绿草夏看花,秋观秋色冬观雪”。 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雪山被一团雾气笼罩着。坐上了目前亚洲最大的脉动式索道,一路向上,草甸、藏房、炊烟、牛羊、牧童,在脚下掠过。有道是高原之春,姗姗来迟。天空不知从何时开始,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轿箱的玻璃上,化成眼泪,慢慢落下。那杜鹃花儿却无惧寒冷,傲然盛开在这一片厚厚的洁白之中。人世间是否所有美丽的绽放,都要经历无数的磨难,而是否所有的美丽,都盛开在那艰苦之上?悬崖峭壁上,傲然挺立着笔直的大树,上面挂满了松萝,这种寄生植物,只有在海拔3000~4000米,环境优良的地方才能生长,是一种环境监测剂。在这里,它有着一个很好记的名字-“树胡子”,而我更喜欢一个相对小众的称呼-“树的哈达”。 这一次,石卡雪山没有展露她俊美的容颜,在山上等待的半个多小时里,狂风卷着大雪,不停的敲打着房檐,屋外寒气逼人,天空中却毫无放亮之意。想必大雪一时半会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便无奈的结束了这次高山之旅。到了山脚下的时候,真是雨下的大的时候,纳帕海也藏起了自己的身影,只好一路赶回丽江。香格里拉渐行渐远,天空也开始放晴。
![]() 新的荒坝 高原美玉 新的荒坝 高原美玉 看着还有大把的时间,就在丽江附近的拉市海好好转了转。这个在古纳西语意为“新的荒坝”的地方,位于丽江县城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80年代以来由于兴修水利的原因,拉市海由季节湖变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越冬水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 环湖的栈道边,有很多的指示牌,图文并茂的描述着这里越冬迁徙的鸟类。各民族的特色建筑,欲遮还羞的隐藏在一片翠绿之中。湖面不时有鸟儿掠过,泛起阵阵涟漪。婀娜多姿的树,对着湖面梳妆,那从躯体游离出的灵魂,混同一湖碧波,厮磨缠绵着。空中轻快游弋的云朵,捕捉着湖面的美景,留恋于芦苇和青山之间,在小船中画下自己的剪影。 遥遥的,玉龙雪山微微显露了真容,将那延绵的群山,翠绿的地毯,散步的马群,快乐的孩童,都收纳进这星星点点的湖面之上。天与地、山与水,交相辉映、跳动祥和。 临行前的上午,去了一趟玉泉公园。它位于丽江城北象山脚下,俗称黑龙潭。泉水清澈,玉龙雪峰和象山倒影其间,景色十分迷人。周围翠柳垂帘、芳草如席,古木葱郁,楼阁亭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被誉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块美玉。 丽江-香格里拉-丽江,这一程又一程,我的心始终畅游在天堂的画卷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烦恼,那甜蜜入心的幸福,如影相随的感动,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