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天津>休闲>

天津方言土语(一)

来源:金玉米 编辑:迪拜 时间:2011-12-04

在全国大型的城市中,惟独天津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仅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着几种不同音调的语言。以天津旧城为中心,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音调泛射市区形成天津话。而这个方言岛以北武清区域的居民,语言声调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的蓟县接近河北兴隆口音,宝坻、宁河、汉沽部分地区又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的津南、西青、大港部分地区则接近静海县方言,同北京延庆部分农村的音调有些相似,而越过此区域哪怕是一点点就明显能听出河北霸州、青县、沧州的口音。即便是市内小范围的六区,仔细听也是小有差别,最明显的塘沽区,虽然说着与市区几乎一样的音调,但却又有分别。这些微小差异不容易用文字总结,只能靠长时间的身临其境去感觉去意会。
    这里要谈的主要是上面所说方言岛为中心范围内天津市区的方言土语,据说此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因此,这个方言区域的语言形成独有特色,其音调就是现在影视剧以及综艺演出活动中所说的全国公认的天津话。据说现在的宿州固镇,仍说着与天津近似的音调。而方言土语的词汇,大部分在天津全境甚至河北、北京部分地区通用,小部分仅用在市区小范围内,外地人很是费解。
    先说语音,天津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最主要的是语音和声调的不同。从声母上看,天津话一般是将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分别读为舌尖前音 Z、 C、 S,如zhong中读为zong宗,chan产读为can惨,shan山读为san三,shui水读sui;i和舌尖后音r混用,如:“人”读“银”,“肉”读“又”;如果是开口韵母自成音阶时,就要在前加声母“n”,如“爱”读“耐”,“鹅”读“挪”等,从声调上看,调值完全不同,特别是阳平调,普通话读为高音、高平调,天津话则读为低音、低平调。如“天”字,天津话不但起音低,落音更低。阴平和上声声调与普通话也有差别,如“菊”字读“居”音,“笔”读“鼻”等。天津方言由上古音发展而来,其中保留了许多元、明朝代流行的词汇,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名词后面的字一般发音较轻,如“天津”一定要把天字读重,读低,先走平调紧跟低沉向下,津的发音绝对要轻。而动词、形容词则无此现象。
    再说语词,天津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词,如用途很广的“嘛”(即什么,干什么),“哏儿”(即有趣),‘打擦”(开玩笑),“造改”(即破坏原貌)等等。在外地极为少见。有的个别语汇听起来令人相当费解,如“觉闷”(觉发脚音)即自觉的意思,不觉闷即不自觉,觉不过这个闷来,即是“不明白”之意。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天津话音的土味也在向普通话靠拢。许多年轻人已摈弃了许多陈旧词汇。机关院校科研外企等随着各地人才的会聚,说天津话音调的少了。一些窗口单位及经常在外出差的人士,大多也尽力去说普通话。本人也是八十年代从离开天津到外地上学那时起,已基本不说天津话了。现在除偶尔进到天津的农贸菜市场里强迫自己蹦出几句简单的天津音调外,在很多场合都不说甚至真的忘记怎么说了。语言音调是受环境影响的,一大群人都说圆润平调的普通话,突然一个人冒出一句天津话,张显突出个性的同时,绝对会显得滑稽而可笑。同样,当周边人都在说天津话时,你却偏要与众不同地坚持普通话,说普通话还好,如果冒出河北江苏等外地口音,那是绝对要遭受白眼和欺负的,买菜都比别人贵上几毛钱。这样看来,就不难理解以前在天津听到烙大饼的小山东捏着嗓子学说天津话了,其实都是世俗和虚荣心在作怪。
    计划经济时代,天津和上海一样,市民是瞧不起外地人的,买东西一定要上海和本地产的才行,别地儿生产的不要。单只这一点,天津绝没有北京和其他新兴城市海纳百川的大气。新到天津的外地人,也总感觉很难融入这个城市,除了风土人情气候因素等以外,难以抹去痕迹的乡音语调形成最大的沟通障碍。而天津话因读音短促较低较重,往往给人以发愣不舒服不和谐的印象,听着象跟谁要打架似的,其独特的发音效果在全国其他城市也不太受欢迎。除曲艺节目中天津话带给全国人民的滑稽幽默逗笑外,这两年银幕中经常出现的说天津话的人物不是地痞流氓就是混混,连相声演员杨议最新投拍播映的《阳光的快乐生活》,剧中人物也处处显露出部分小市民的小气和搞笑,尤其那个配角条子,其表情动作简直就是小市民中的小市民典型,用龌龊形容可能有点过了,没法和大大方方,有思想有觉悟即便精明狡诈或臃懒闲散也独具个性的反映市民生活的京味儿、海派等情景剧相比。本人不是影视方面的评论专家,用天津方言说句不该说的话,这个剧真是拿天津市民形象糟改,滑稽地去博得全国人民一乐,不过,还真没去调查全国人民到底乐没乐?!
    城市是在开放中发展起来的,忘掉乡情,失去本色固然不对,闭关固守天津本土文化,不与其他地区交流结合也绝不可取。最近发现,天津的一些传统风俗和“妈妈例”(民间的一些生活禁忌)少了不少,愿天津人说普通话的再多一点,对外地人的宽容度再大一点,让众多的人参与天津城市建设,走进天津生活。希望将来,天津话的出现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保留在历史舞台上。
    上面的观点可能有些片面,还是整理天津部分方言土语词句,寥做趣味话题吧。其中,有些词句也经常出现在天津籍相声名家如马三立、高应培、魏文亮、马志明、郭德刚等人的段子里。(这里写不下了,见天津方言土语二)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