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独乐寺
独乐寺简介
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山门内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山门正脊的鸱尾,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高23米,是我国现存双层楼阁建筑最高的一座。
独乐寺坐落于蓟县西关口北面,始建于唐代,重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据说安禄 山叛唐,就是在此处誓师,他喜独乐,故以“独乐”二字名寺。 山门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醒目的的牌匾,上书“独乐寺”,这三个大字颇有来历----出自明朝严嵩之手。
观音阁高23米, 木质,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 观音阁看似只有两层,实际是一座3层式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在上下层之间还夹着一个用腰檐和平坐栏杆围绕着建成的暗层。
阁内有一座高达16.27米的观音菩萨像,是辽代泥塑艺术珍品,又是国内最大的观音塑像。形体高大的观音像,矗立在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向上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顶层覆斗形的八角藻井之中。观音像慈目低垂,面露微笑,亲近如在人间。为显示观音法力高强,塑造者在观音头顶上又塑出10个小观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观音”之称。
独乐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1961年独乐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独乐寺已和白塔寺、鲁班庙、鼓楼一起成为蓟县古城内的著名旅游景点。
独乐寺特点
它的特点是“斗拱”结构。斗拱种类繁多,因位置和功能的需要不同,共采用了24种结构,和其他构件配合,组成一个优美统一的整体。 独乐寺观音阁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结构楼阁。观音阁内,一尊高达16米的观音塑像矗立中央,观音塑像因头顶10 个小佛头,被称为11面观音,是国内最大的泥塑之一。观音的两侧侍立着两尊菩萨,面目丰润,姿态优美,和唐代仕女画一脉相承,这是古代雕塑家以当时生活的人物形象施于佛图的典型实例。观音阁四壁,绘着五彩缤纷的壁画,南墙大门两侧是四臂和三头六臂的明王像,北墙后门 两侧和东、西墙画着16罗汉。这些都是古代艺术中的精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组成
山门
山门建筑在一个低矮的台阶上,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柱身不高,侧角明显,斗拱雄大,粗壮有力,布置疏朗,高度约为立柱的二分之一,为典型唐代风格;屋顶为五脊四坡形,古称“四阿大顶”,檐出深远而曲缓,檐角如飞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与明、清寺院建筑的大吻龙尾翻转向外不相同,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南面檐下正中,悬有“独乐寺”扁额,相传是明代严嵩手笔。山门中间是门道,两厢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分别是哼、哈二将,威武雄壮,为辽代彩塑珍品。两边山墙上都有彩画,华而不俗。
观音阁
主建筑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阁下檐上高悬“观音之阁”匾额,相传为唐代李白所写。观音阁高23米,木质,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项,飞檐深远,美丽壮观。该建筑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观音阁看似只有两层,实际是一座三层式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在上下层之间还夹着一个用腰檐和平坐栏杆围绕着建成的暗层。
阁内有一座高达16.27米的观音菩萨站像,矗立在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向上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顶层覆斗形的八角藻井之中。观音像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面容丰润、慈祥,面露微笑,亲近如在人间。为显示观音法力高强,塑造者在观音头顶上又塑出十个小观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观音”之称。该塑像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观音的两侧侍立着两尊胁侍菩萨塑像,面目丰润,造型匀称,姿态优美,也是辽代的原塑,和唐代仕女画一脉相承。观音阁下层四壁上绘满五彩缤纷的壁画,南墙大门两侧是四臂和三头六臂的明王像,北墙后门两侧和东、西墙画着十六罗汉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这些都是明代画师之作,至今保存完好,画面清楚,色泽鲜明,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精华。
其他
在寺院内,有乾隆书壁碑,共28块。长方形,横竖皆有,嵌砖修的矮墙上,全部是清乾隆皇帝手书名家诗。壁碑原放在蓟县与遵化齐界处清隆福寺行宫内。后移到蓟县马伸桥议事厅(后改为马伸桥中学),嵌四壁。80年代因于桥水库扩建,马伸桥被淹没,壁碑迁到独乐寺院内。
地址:位于燕山南麓天津市蓟县城内西大街。
电话:(022)29142907
公交路线:,1路,4路57路均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