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字号饭店酒楼
1.春和楼
青岛市区最早的饭店之一。位于市南区中山路与天津路交汇处。1897年由周姓人家开设,后由旅居青岛的天津富商朱子兴在中山路与天津路相交处投资扩建。1956年公私合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春和楼在岛城老字号鲁菜餐馆“三大楼--春和楼、顺兴楼、聚福楼”中处于首位,成为50年代至70年代青岛最著名的鲁菜馆,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厨艺大赛,多种菜品被收入《中国名菜谱》。设有散座大厅及孔膳堂、飞天阁等9个单间雅座,可同时开设26桌宴席。餐厅大小不一,装饰典雅。
春和楼聘用的第一位经理是天津人,菜肴也以天津口味为主。后福山人林重孚任经理,鲁菜就逐渐代替了天津菜系。该楼亦以烹饪海鲜著称,既保持了传统的清淡鲜嫩、各具特色的鲁味名菜,又发展创新了诸多名菜。传统名菜有香酥鸡、银丝花卷、水晶包子、油爆海螺、扒原壳鲍鱼、绣球全鱼、龙凤双腿、燕窝凤尾虾、凤凰鱼翅、珍珠海参等,1987年,该楼厨师又以青岛风景名胜为主题,创作推出“青岛十大风景菜”,分别为:飞阁回澜、琴屿飘灯、蓬壶揽胜、鱼山拥翠、东园花海、汇滨垂钓、湛山清梵、穹台观象、会崎松月、燕岛秋潮。造型逼真,既是美味佳肴,又是精巧工艺品。不少外国客人也慕名前来大饱眼福、大饱口福。1997年底,有职工66人。近年来,春和楼在“振兴鲁菜”口号下,与日俱增,不断创新,百年老店将为鲁菜再现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2.聚福楼
岛城著名的鲁菜馆,与春和楼、三盛楼并称为岛城“三大楼”,位于市北区商业繁华中心台东西二路30号。该楼创建于1924年,由原系山东福山吴子玉、高学曾租用清末遗老王序在即墨路12号的楼房,开办了“聚福楼”,寓意为“聚大福大贵于此楼”。所聘厨师系烹饪之乡福山县的高手,菜肴选料讲究,厨师刀工精湛,以烹制鱼翅、海参、燕窝等见长,还有红烧加吉鱼、椒油菠菜、奶汤菜花、西施舌等胶东口味菜肴,极为诱人。聚福楼的高汤极为有名,在整桌酒席上一般只用高汤而少用其它调味品。1943年因烟头引起失火,迁至现址,改名为“聚福楼”东记。当年即墨路新楼落成,东、西两号同时营业。1949年后西号停业改作居民住宅,东号继续经营,同时易名为“台东饭店”。
当年聚福楼在经营中一贯采用赊帐方式招揽顾客,对附近商家住户送菜上门,有时还派厨师带烹饪器具外出服务,这些方便顾客的做法赢得聚福楼生意兴隆;在内部注意精简人员,除经理、总厨师外,只设内外会计各一人,因而在三、四十年代达到了聚福楼的鼎盛时期。
1983年,聚福楼经重新整修扩建,店容店貌焕然一新,营业面积达2000平方米,可同时接纳500余人就餐。现一楼为中档快餐部,二、三楼设雅座和多功能厅,包办喜庆宴席。为接待中外宾客,设有接待室,并装饰了较为豪华的聚福厅、聚禄厅、聚仙厅、聚宝厅、聚鑫厅、聚义厅、聚宾厅等,改名为聚福楼大酒店。1988年又在四方区设立分店。聚福楼技术力量雄厚,现有特一级厨师6人,三级以上厨师、面点师共23人。
该店认真继承和不断丰富了传统鲁菜,擅长“爆、炸、扒、蒸”,以精制海产品见长,口味清淡以鲜香为重。如有葱烧海参、清蒸加吉鱼、中华大翅、清汤燕窝、油爆鲜贝、芦笋扒鲍鱼、冬菇扒口蘑、两吃大蟹等200多种热菜,传统名菜有:什锦小豆腐、糖酥丸子、挂霜丸子、清汤全家福、雪丽蟹腿、玉米扒鲍鱼、酿冬菇扒干贝等菜肴,并制作各种精细面点,其中挂霜丸子、芦笋扒鲍鱼被评为青岛十大名菜。顾客纷纷留言称道为“服务热情,技术精湛,正宗鲁菜,名不虚传”。1997年底,有固定资产103万元,年营业额500万元,利税60万元
3.三盛楼
岛城老字号饭店,为青岛市“三大楼”(中山路的春和楼、台东的聚福楼、沧口的三盛楼)之一,地处沧口区繁华的四流中路和振华路交汇口。
三盛楼的前身“新生园饭店”是由平度人张义进、王斗年在沧口的沧台路开设,后于1913年改称现名,其偶意是“人气盛、买卖盛、财源盛”。随着1921年沧口大马路的修建,沧口码头日益繁忙,附近工业逐年发展,促进了商业兴旺,三盛楼也迁至现址,生意进入鼎盛时期。1946年,由张文进、张振儒、黄连城三人投资,将三盛楼扩大再营业,增加菜肴品种,改进服务质量。当时沧口下街的商业、服务业纷纷迁往大马路,沧口的工业、运输业有所发展,他们又投资开设了几处棉行、布店、商行、磨坊等,三盛楼则更加闻名遐尔。
三盛楼现为两层楼,面积有700平方米,一楼经营快餐食品,二楼设雅座和酒席包间,装潢极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经营服务上,既可电话预约,送饭菜到户,又可为家宴、婚宴、寿宴提供到户服务。
三盛楼菜肴以鲁菜为主,以炸菜、扒菜、冷拼和卤酱菜见长,风味菜有“烤(同音字)大虾”、“清蒸全鱼”及各类海鲜菜,花色面点有“风车酥”、“四喜饺”等。三盛楼还开设羊肉馆分部,暑季的冷食供应也很有特色。
近年来,三盛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着“老字号”的扎实功底,荣获“大众餐饮先进单位”、"市民满意的大众饭店”等称号,赢得广大客户信誉,经济效益连年递增,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4.乐口福饭店
岛城老字号饭店。始建于40年代初,位于德县路47号,地处商业购物、旅游餐饮中心地带。该店菜系以鲁菜为主,兼营其它菜系,其清蒸加吉鱼、炸蛎黄、油炸全蝎等菜享有盛誉。
60年代以后,山东省饮食服务业学校及其前身青岛第一商业学校将其作为烹饪专业的实习餐厅,同时对外服务,几十年来为培养鲁菜专业人员作出了贡献。
5.华侨饭店
华侨饭店,系国家旅游局首批评定的二星级酒店。原名新新公寓,位于湖南路72号,始建于二十世纪30年代,当时是档次高、设施好的高级饭店,很有名气。日伪时期是绿洲舞厅。
解放前新新公寓分为三部分,即旅馆部、中餐川菜部和西餐部。新新公寓是当年岛城最大的一处集西餐、歌厅、舞厅于一体的餐饮娱乐场所,是那时夜生活的好去处。其大厅很宽敞,环境高雅,可以容留三百多个顾客。厅中正面有一个大歌台,大台下面四周是一张张小餐桌,每桌适合坐五六位客人,中央是大舞池。每当夜幕初降,客人们大都自带舞伴来到大厅。一面饮着酒点上西餐吃着,一面听着台上歌女的清唱或者乐队的演奏。这里的客人可以随意出资,点某一位歌女唱某一首歌,也可以点某一支乐队演奏某一首乐曲。歌女都是从上海请来的名歌女,而乐队的小号演奏者最受人们欢迎。
新新公寓白天也卖西餐,主菜是煎牛排、烤小鸡、炸鳜鱼、罐焖鸡、炸鸡腿、什锦冷盘、鸡蓉鲍鱼汤等正宗西菜。
解放后,新新公寓成为接待外宾、华侨的旅游涉外宾馆,70年代改称华侨饭店。1987年,该店大幅度扩建整修,由3层增为5层,增添了若干现代化服务设施,内部作了富有特色的装修,以崭新姿容迎接南来北往的华侨和其他中外宾客。
华侨饭店的餐饮富有实力和特色,除正宗鲁菜外还经营粤、川等菜,葱烧海参为特色菜,油爆海螺、大虾锅贴等也有较高声誉。
6.青岛饭店
三星级饭店。位于市南区繁华的中山路南段。前身为1932年由希腊人开业的青岛咖啡饭店,聘请华人王秀臣为经理。后该希腊人回国,原店由王秀臣、鲁寿山二人盘兑继续经营。曾在汇泉设立分店,只在夏季经营,满足海水浴者和游客的需求。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5年改称青岛饭店。该店几经扩建,已发展为由西楼(五层)、东楼(九层)及后楼(五层)三部分组成,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设有218套高中档客房,3个中餐厅,1个咖啡厅,和若干高级雅座餐厅,共有大小餐室(厅)近30个,可同时容纳千余人用餐,以及商务中心、酒吧、健身房、桑拿中心、歌舞厅、会议室等,是一个饭店、旅馆兼营的综合性饮食服务企业。
近年来,青岛饭店以中餐为主,兼营西餐。中餐菜肴是以正宗鲁菜为特色,海味为主,以清淡、鲜嫩见长,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营养卫生、独具风格。在山东鲁菜大赛中,以“白扒通天鱼翅”荣获十大鲁菜之冠,与店中清蒸加吉鱼、扒原壳鲍鱼、葱烧海参、如意大虾、宫门献鱼、茄汁松鼠、锅爆鱼扇、油爆海螺、燕窝凤尾虾等特色菜组成十大海味名肴。另外,该店善于制作川菜、奥菜、宫廷菜等其他菜系的特色菜,并推出的“青岛大包”深受消费者欢迎,被评为青岛地方十大著名小吃之一。
随着对外开放深入,世界著名的肯德基快餐店租赁了青岛饭店西楼底层大厅,开设了从经营方式到品种口味均令人感到新奇的外国特色餐,受到顾客欢迎,也给老店带来一种新气象。
青岛饭店旅馆部有床位600多个。房间采光、通风条件良好、设备齐全,可为各种会议、业务洽谈、公私出差、旅游观光、旅行结婚等提供舒适住所和优质服务。1996年10月,该店被评为三星级宾馆。1997年底,有职工600余人,其中特级和三级以上烹饪师、面点师和服务师150余人。
7.青岛长城饭店
青岛长城饭店,原名胶州路合作饭店,创建于1958年9月1日,位于胶州路60号。1988年企业更名为长城饭店。
长城饭店的老前辈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20几位在岛城街头巷尾开店、自产自销卖面食制品的个体小贩。1958年合作化时期,这些个体小贩以自筹资金或家具物品顶资的方式,凑股组建胶州路合作饭店,主要经营油条、火烧、馒头、锅饼、混沌、水饺、及酒类、小菜,后来增添油酥火烧、肉丝面、大卤面和炒菜。由于经营品种多,属于大众饭菜,价格低廉,精工细作,深受老百姓喜爱。该店的油酥烧饼外皮脆、香酥多、口感好、咸淡适宜;肉丝面面条圆滑、肉丝鲜嫩、卤汁可口,成为该店两大特色品牌。90年代初加入中国西安饺子宴企业集团,成为山东地区唯一企业会员。饺子宴是在我国传统饺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精心研制而成的一种百饺百味、百饺百型的饺子系列。该店引进西安饺子宴,结合青岛地区大众饮食习惯,使经营方式上有所突破,由企业集团原来的2-3个档次,演变为7-8个档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饺子宴更加完善和宴席化,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青岛海滨旅游城市的特点,推出海鲜水饺系列,因严格质量,优质服务,面向大众,96年青岛首届地方风味特色小吃评选中,"长城海鲜水饺"荣获十大特色名吃之一。
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是该店一贯坚持的经营目的。1994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为首批挂大众饭店牌的定点企业。该店在经营规模上正向连锁方向发展。从1975年至今连续多次被省市区评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六好企业等荣誉称号。
8.馅饼粥饭店
岛城历史最久的清真饭店。1926年创建,位于德县路29号,紧邻中山路。由于小吃中的馅饼和粥饭风味独特,生意逐渐兴隆,以“馅饼粥”风靡岛城,故名。
该店主要经营北京风味的清真饭菜,制作的菜肴被誉为岛上的清真正宗,得到穆斯林人士和清真菜爱好者的青睐。传统名吃馅饼粥是传统清真小吃,馅饼皮薄馅大、汁浓味鲜,选用内蒙古黑头羊肉,以传统配方、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米粥香糯滑润、美味可口,选用豇豆、大黄米、小米、江米、麦片等精细杂粮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除此之外,该店的传统名吃如八宝鸡、塔似蜜、扒牛肉条、羊肉小馅饼等都别具风味,传统的涮羊肉亦堪称岛上一绝。
9.李记饺子店
岛城著名的饺子店。30年代初,由李继康、李继昌两兄弟开办。位于中山路与河北路之间的江宁路,即“劈柴院”内。
饺子楼的饺子花色繁多,命名极有特色,有以典故命名的宝钏荠菜、慈禧乐、清宫芙蓉、贵妃喜等;以造型命名的金鱼蒸饺、相公帽、冠顶、丹顶翡翠等;以馅命名的乌龙凤翅、海三鲜、蟹黄蒸饺、肉酥酥饺、番茄鸡米等。
1986年,饺子楼在更新改造店堂的同时,派厨师到西安市解放路的饺子馆学习花色饺子和饺子宴,掌握了50多种饺子的制馅技术和包制工艺,根据青岛当地特点,利用海珍品创新制作了十几种饺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岛饺子宴”。
10.青岛锅贴有限公司
青岛锅贴有限公司,原名青岛沧口锅贴铺,位于四流中路82号,始创于二十世纪中叶,1956年公私合营时,隶属三盛楼饭店,1983年实行独立核算,1998年7月成立青岛锅贴有限公司。
该公司从原来只有职工二十几人,资金几万元,营业面积216平方米的小作坊式饭店,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现已有职工260多职工,营业面积5000多平方米、总资产1100多万元,进入山东省大中型饮食业三十强企业。青岛锅贴的特点是外焦里嫩、鲜香可口。锅贴共有四大系列五十多个品种,四大系列分别为:海鲜类、肉类、素类、甜类,其中有以鲍鱼、鱼翅、虾段等珍品为主料组成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三珍锅贴",是锅贴宴中上品之作,还有用扇贝柱制作而成的"海鲜锅贴"以及适合大众口味的"三鲜锅贴"等。
该公司实行跨国跨区域连锁经营方式,各连锁店就餐环境采用古香古色的晚清庭阁式建筑,推出"集京鲁川粤之精华,纳鲜香娇嫩之特色"的青岛锅贴宴,并有服务小姐提供"导吃"服务。这一创举填补了祖国饮食文化的空白。为了向海外弘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该公司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日本、中东阿联酋等数国商家洽谈,并于2000年6月在阿联酋开设了一家连锁店,冠名为"中国海餐厅",把青岛锅贴和青岛水饺摆上了外国人餐桌,首开青岛饮食业跨国经营的先河,也是青岛锅贴的一次跨国腾飞。
11.十乐坊
是一家专门经营锅贴的大众饭店。30年代始建于博山路35号。该店专门经营青岛特色小吃--锅贴,而不供应酒菜等,锅贴品种多达30多个,有三鲜锅贴、牛肉锅贴、扇贝锅贴、虾仁锅贴等,口味纯正鲜美,为大众所喜爱。
12.万香斋
万香斋现隶属于青岛市肉类食品集团。1932年由山东省平度人张秉忠始建于烟台,1948年在青岛市黄岛路74号开设分号,前店后厂,是与广东皇上皇、北京全聚德齐名的三大中式肉食品老字号之一。1956年又在四方路44号--48号增设生产场所,1978年改迁至现址观城路65号。自1980年12月1日恢复老字号后,在全市陆续设立了100多个万香斋肉食经销点,各大商店、菜店皆有其特色食品代销点。1997年1月18日万香斋食品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股占30%,职工股占70%。
万香斋以四大名产闻名于世,即猪头肉、砂仁宝肚、五香扒鸡、熏鱼,配方独特,工艺精湛,口味纯正,咸淡适度、鲜嫩不腻,知名度很高。该店注重食品卫生,选料精细,佐料齐全,配料合理,工艺独特,精工细作,产品风味独具一格。主要产品有酱猪头肉、砂仁宝肚、五香扒鸡、熏鱼、酱猪下货、酱脂渣、酱驴肉、鲜宝肚、酱鸡杂、圆火腿、红肠、牛肉干、肉松、香肠、汤油、腊头肉等十几种,尤其是酱猪头肉,更是口味鲜美、醇厚清香、色正鲜嫩、肥而不腻、烂而有劲、香气馥溢,为同行业之冠,享誉岛城。
近年来,万香斋开发研制的产品达三十余种,形成了生产酱囟类中式产品、灌肠类西式产品、旅游休闲产品三大系列,同时又推出了礼品包装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
13.万通酱园(并入青岛酿造二厂)
1922年,绍兴商人高金荣集资建立,地址在嘉祥路与云南路拐角,主要生产酱油、豆腐乳、酱菜等,素有“酱油大王”之称,解放后,并入青岛酿造二厂。
14.三聚成
三聚成酱园,创业于1930年,座落在青岛市商业中心黄岛路,以自制自销的各种酱、酱菜、酱油、醋为主营业务,经营各种食用油、粉丝、木耳、香菇、干海带、纸张、土产杂品等。由于其加工制作的酱菜风味独特、质优价廉,深受人们喜爱,因而逐步转为以经营酱菜为主的企业。
三聚成酱园的创始人--黄继福,系东北锦州人,因其主要搞房地产经营,长年居住北京,酱园由其舅子郑昌一任掌柜,负责经营管理。三聚成当时座落在青岛市黄岛路84号,其对面易州路、四方路已有二家店铺,字号都以"三"字开头,三家买卖临街对门,老板就用"三聚成"字号作了门头,为图个吉利意三家聚在一起,买卖就成功,并请来了青岛有名的书法家王叙为三聚成酱园书写牌匾。
三聚成的酱菜是用自制的甜面酱、黄酱进行酱制,以低盐、低糖、鲜、甜、嫩、脆和酱味浓厚为特色,其传统风味产品主要有酱黄瓜、酱茄包、玻璃什锦菜等,独具特色,香气浓郁,味道纯正,久食不厌。产品除供应青岛市区、郊区外,其酱黄瓜、虾油黄瓜等还销往上海。作为馈赠品,尤其以五香疙瘩最有名,其五香疙瘩皮每年春节前运往济南,作为春节餐桌必备菜。
1956年该酱园公私合营仍为三聚成酱园,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四方路蔬菜副食品菜店,1997年又以"三聚成"的老字号生产了誉满岛城的三聚成豆腐,成立了三聚成蔬菜副食品连锁有限公司。1998年三聚成已有员工近千人,有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11个连锁超市,两个三聚成豆制品厂和一个配送中心,经营品种5000余个,年销货达6000万元,利税达到140万元。
企业曾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连续5年分别被市政府授予"经济效益先进单位"、"蔬菜经营先进单位"、"十佳文明单位"、"物价计量信得过商店"、"无假冒商品示范店"等荣誉称号。
15.海滨食品店
个以南货为特色的老字号。是1930年始建,坐落于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中段。
70年代后改为海滨食品店,经营范围扩大,经营15类2000多种食品,主要有糕点、糖果、干制海味、烟、酒、茶叶、肉制品等,其中干制海产品品种多而全,而且质优价廉。
现在该店已由一个单一的商店发展为新型经济联合体,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优食品,在中山路143号、广州路1号、和兴路12号等地设立连锁商场及超市,并在烟台设立牟平福泰商场。
16.清真食品厂
位于青岛市四方区金沙路12号,是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食品企业。青岛市最早的回民糕点厂是由北京回民陈德忠于1949年8月创建的清真志成糕点厂,专门生产京式糕点,位于中山路北端的173号,前店后厂。1956年公私合营时,门市部改为前进食品商店,生产车间改为清真糕点厂,并迁至湖南路40号。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前进食品店改为回民食品店,青岛清真糕点厂改为青岛清真食品厂,并在市内各区先后设立了清真食品店。
该厂产品有许多种类,均系清真食品,所生产的糕点从选料、配方到成品销售,严格按照伊斯兰习俗制作和经营,工艺精细,质量优良,始终保持清真风味,集合了京津两地的特长和优点。产品有宫廷糕点一品烧饼、大馅元宵、果仁蛋糕、莲蓉酥、麻酥卷、牛骨髓油茶、玉蓉月饼、豆沙小面包等130多种名点,是穆斯林和各方顾客常年欢迎的热门货。另外还生产适合老年人食用的营养米粉、膨化食品和低糖高蛋白的婴儿乐饼干、菠萝豆等保健食品,还有旅游方便食品、红小豆馅等馅料、果汁饮料(易拉罐)。该厂食品糕点商标为“飞星”,饮料商标为“梦之味”。
该厂在市南区湖南路40号辟有大型清真食品商场,面积达2000平方米;有职工180人,糕点年产量达4000吨,产品除供应青岛市各区、县外,还远销至省内其他市、县,并担负着全国8个省、市和来青岛观光的国内外穆斯林朋友的糕点供应。该厂连年被评为青岛市商业系统文明单位、先进集体,1989年被国务院、省、市分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1984年以来,先后接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回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等10多个民族数千人次来厂参观。(
17.青岛市酿造总公司
青岛市酿造总公司是山东省最大的调味品专业生产经营企业,位于辽宁路73号。公司于1904年建厂,1977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企业,被中国调味品协会认定为"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50强"。总公司由所属第一、第六酿造厂、天嘉食品有限公司及营销分公司等7个企业组成,注册资金1305万元,资产总额6300万元,年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创利税500余万元,现有职工587人。
公司总占地面积105亩,拥有生产厂房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年产酿造酱油、食醋等3万余吨。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公司纯粮酿造的工艺特点。在酿造过程中,公司选用优质原料酿造,酱油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和低盐固态发酵工艺,酱酯醇厚;食醋采用先稀后固传统酿造工艺和液态深层发酵新工艺,醇香浓郁,澄清度高,营养丰富。公司生产、工艺、销售信息实行微机联网,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类数据及产品指标使用计算机监控,产品内在质量稳定可靠。其主导产品指标使用计算机监控,产品内在质量稳定可靠,"特级酱油"、"灯塔酱油"、"灯塔米醋"、"万通米醋"、"料酒"等年销量达2千万瓶(桶、袋)以上,产品驰名国内调味品市场。
近年来,作为岛城市民熟知和喜爱的调味品,"灯塔"先后荣获青岛市和山东省著名品牌、中国调味品协会推荐产品等称号,在岛城调味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以上。自1998年以来连续六年被评为"青岛市放心满意产品"。2002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据悉,"灯塔牌"调味品已被省有关部门推荐给中国名牌产品战略委员会,申报"中国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