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边走边吃 我与舌尖的爱情

初恋的感觉西湖莼菜
西湖里长着一种有着圆圆叶子的水生植物——莼菜。
夏天,采了它们的叶子煮成羹,舀一片入口,感觉是舌尖突然触到了一股嫩滑细腻,那一种温柔纯净有如初吻般地诱人。它在你的口腔里悠悠地游走,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已经滑进了喉咙,让你追忆良久,回味无穷。
PS:主要产于西湖,又名水莲叶,药名马蹄草。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食品。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须以马蹄草进餐。而把马蹄草与松江鲈鱼并提的“莼羹鲈脍”之说,则在《晋书》中已出现。还有一个“莼菜之思”的故事;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冷处理热恋东北的拔丝苹果
东北有一道名菜——拔丝苹果。将切好的一块块苹果肉,放在滚烫的糖浆里一过,捞出来金黄金黄的,热腾腾一大盘。趁热用筷子挟起一块,那还没冷却的糖浆就被拔成一丝一丝的,站得老高还不能把它们拔断。这时配菜一起出的一碗凉开水起作用了,你把苹果肉放在水里一蘸,糖浆丝遇冷变脆,放到嘴里,外面是甜而清脆,里面则是热而柔嫩,真绝了。有时想想,热烈的爱情有时候不也需要降降温吗?

平凡朴实的爱情新疆的馕
新疆的男人出远门,家里的女人会在前一天晚上和了青稞面,用家里的大锅烙上一张脸盆大的馕——干而实在,没有水份,不容易变坏,面搓得厚实,充饥最好。天亮了,把做好的馕切成一块块,用布一包,给男人带上就可以上路了,虽然吃起来索然无味,但在沙漠里却是最好的食物。这就是老百姓的爱情。
PS: 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据考证,"馕"字 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 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