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塔之城”---绝色布拉格
来源:金玉米 编辑:MY
时间:2010-04-27
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布拉格(Prague)是捷克的首都,是全世界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遗产的城市,有着包括布拉格城堡在内的无数历史遗产。布拉格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达2000多处,在旧城区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到13世纪以来的古老建筑,保持着中世纪的模样。市内有很多塔式古老的建筑,因此被称为“百塔之城”,罗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各种建筑类型给布拉格增添了很多文艺气质。
布拉格这个名字来自于德语,意思为“门槛”,原因是伏尔塔瓦河在这里流经一个暗礁,好像越过一个门槛。也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建城时,建筑师来这里勘察,遇到一位做门槛的老人,建筑师被老者那种异常认真、仔细的态度所感动,便在此城建成后将其命名为“布拉格”。布拉格大致分为5个区:布拉格城堡及其周边、小区、旧市区、犹太人区、新市区。伏尔塔瓦河将城市分为两部分,两岸散布着很多景点,十几座宏伟的大桥横跨在河上。
布拉格是有名的音乐之都,几乎每天都有音乐会在这里上演,每年5月12日开始举行的为期3周的音乐布拉格春季音乐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欣赏。这也是一个文学气息弥漫的国度,如今仍保存着诗人聂鲁达旧居,卡夫卡的墓园,米兰昆德拉也以这里为背景写下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个古老文明的国家。面积约七万八千多平方公里,拥有一千多万人口,这里的秀丽风景、宜人气候和发达交通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首都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许多古老建筑有幸保留了下来。在繁华的布拉格市区,一年四季可以看到身背摄像机和照相机,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德国、法国和波兰、匈牙利等周边国家的年轻人,节假日和礼拜天也到这里度假。近年来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也可以看到亚洲人的面孔,观其体态听其口音,知道是日本人,也有少数的韩国人和台湾人。
由于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再加上森林复盖面积大,河流纵横,所以捷克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夏天一般都在二十三、四度,最高温度三十度,雨水比较多,空气湿润清新,树林和草地都是绿油油的,天空湛蓝,没有中国那样火辣辣的骄阳,更没有那样的酷暑。冬天最低温度零下十几度,一般在零度左右,所以在厚厚的白雪下面草绿如故。冬天暖气很热,屋里温度比较高,而夏天室内的温度还没有冬天高,所以这里一年四季用的是一条薄被。欧洲人会享受,每年九月份的上半个月还穿裙子,下半个月到处就都来了暖气,外面数九寒天,但家里、银行、商店、饭店、地铁站、地铁、汽车和电车里到处都是暖融融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都还是短衣、短裙,薄薄的羊毛衫。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经常说捷克人笨,暖气费又贵,为什么不能少烧点,让屋子里的温度正常?
一.布拉格风貌
美丽的首都布拉格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和捷克中部广柔平原的中间,蜿蜒北去的伏尔塔河Vltava浇灌孕育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夏日,站在市中心的彼特什公园高地上视野宽阔,极目远望捷克中部的田野森林,朦胧缥缈,引人向往,秋天天高气爽,登山瑞施卡高地,瞻仰英雄在战马上的威严形象,耳边就会响起满山遍野的胡斯战士杀敌声,回首四望山下林林总总的深褐色古老建筑,红色楼房和众多的教堂尖顶,再加上大片的丛丛郁郁的树林和碧绿草地,相互映衬,让人深切感受到一千多年文明史的积累和大自然美的交响,真要感谢和赞美万能的上帝!感谢上帝把我们带到了这片美丽的国土。
想起捷克的一个传说,先祖普舍米舍尔带领部族风尘仆仆来到施普山颠时发现这里地势险峻就勒住马缰,喊住战马“不。。。。。”, 但抬头看到眼前这片美丽的土地又不禁惊喜地喊了声“哈。。。。。”,于是这块宝地就得名“布拉哈”。这个传说恰如其分,直截了当地赞美了布拉格地区自然景色的美丽和雄壮,一个国家的首都不建在这里建在何方?
布拉格保存了完好的欧洲古典建筑。古老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皇宫总统府和维特大教堂以及河边的民族剧院等,这些设计各异的古典建筑,在布拉格市的众多现代建筑群里,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丽。我特别喜欢布拉格的夜晚,当夜幕降临,一片灯火灿烂,总统府的建筑群在反射灯的照射下,从远处看去灯火辉煌、高大挺拔,直冲云霄,仿佛置身童话仙境。 毫不夸大地说布拉格是一个大公园,在这个大公园中又有许多公园,这是名副其实的公园,如维舍赫拉德公园、彼特什公园、皇宫后花园等。公园的大门都向游人敞开,不用买票,我们中国人感到稀奇但也舒畅,人们辛苦一周在假日和亲朋好友去公园,不用担心囊中羞涩,放松身心尽情游乐。虽然这里是典型的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东来西往皆为利,但是政府和社会为民造福,为一大公德。
皇宫和教堂里面金碧辉煌,宽敞明亮,雕刻之精细使人叹为观止,好多圣经故事中的精细图画,都是用两寸见方、各种色彩的玻璃拼成,色彩斑烂、金光闪闪。游人蹑手轻脚,屏吸仰视,个个神情肃然,气氛肃穆。
布拉格的好多建筑群的庭院里都竖立着人物和各种花卉、鸟兽的雕塑,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或者文化名人的形象,它们都保留得完好无损,在这些塑像的阶台上往往看到人们贡献上的花束或者三色缎带以表怀念。此外在建筑物的墙壁上,屋檐下更有众多栩栩如生的浮雕,作为公共场所一种装饰。美不胜收,让游人目不暇接。
二.瓦茨拉夫广场
瓦兹拉夫广场中心高高矗立者圣瓦茨拉夫二世的塑像,他是捷克民族最早的普舍密什尔王朝瓦茨拉夫王公,后被奉为捷克的守护神。 四个守护神分别是圣德来拉和普罗可朴,后面两个是阿乃什卡和沃依捷赫。纪念碑显示着民族独立自由的伟大精神,所以它的周围正是捷克民众在民族危难时集会示威的地方,是近代历史事件的见证人。雕塑前的花环是为纪念1969年抗议华沙条约军队入侵和1989年法兰绒革命的牺牲者。
国家博物馆建于1885 1890年,新文艺复兴式,在原来马市大街门面的地基上建成。博物馆右侧的灰黑色建筑是欧洲自由广播电台,以前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大会”所在地, 此前议会早已迁到小城区。
国家歌剧院位于交通大动脉的旁边。始建于1886-1888年,为布拉格的德国人剧院。
街右侧的摩登之屋后面是爵士音乐中心,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爵士音乐俱乐部。
瓦茨拉夫广场上有几个大的宾馆,如欧洲饭店,雅尔塔饭店,外交家宾馆,阿德利亚宾馆,金鹅宾馆等。
八.捷克人
捷克人性格忍让,秉性宽厚古朴但和外界接触较多,又俱热情好客的豪放特色。当你在街上迷失方向向他们问路时,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解说,甚至取出地图,给你讲解。当你在汽车上询问站名他们甚至会特意下车告诉你怎么走。到商店买东西,一进门他们会主动招呼,问声你好Dobr den !,当你买货付了款,或者没有买东西出门时,他们也不会忘记跟你说声再见Na shledanou!,在街上和素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时也会听到“你好”的问候,如果是互相认识,一天见几次面,都要说你好、再见。
不管是早上、中午或晚上,只要看到你在吃饭,他们都会打招呼:祝你好胃口Dobrou chut !。在汽车、电车和地铁上,年轻人上车一般都前后左右看看周围是否有年纪大的,然后才落座,看到老年人,他们会很自觉的让座。
他们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而且年深久远,习惯而自然,就是路上遇上小学生,他们会个个向你问好,有学生骑在自行车上,与你急匆擦肩而过,但也要喊上一声你好。他们这里的尊老爱幼习俗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布拉格这个名字来自于德语,意思为“门槛”,原因是伏尔塔瓦河在这里流经一个暗礁,好像越过一个门槛。也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建城时,建筑师来这里勘察,遇到一位做门槛的老人,建筑师被老者那种异常认真、仔细的态度所感动,便在此城建成后将其命名为“布拉格”。布拉格大致分为5个区:布拉格城堡及其周边、小区、旧市区、犹太人区、新市区。伏尔塔瓦河将城市分为两部分,两岸散布着很多景点,十几座宏伟的大桥横跨在河上。
布拉格是有名的音乐之都,几乎每天都有音乐会在这里上演,每年5月12日开始举行的为期3周的音乐布拉格春季音乐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欣赏。这也是一个文学气息弥漫的国度,如今仍保存着诗人聂鲁达旧居,卡夫卡的墓园,米兰昆德拉也以这里为背景写下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个古老文明的国家。面积约七万八千多平方公里,拥有一千多万人口,这里的秀丽风景、宜人气候和发达交通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首都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许多古老建筑有幸保留了下来。在繁华的布拉格市区,一年四季可以看到身背摄像机和照相机,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德国、法国和波兰、匈牙利等周边国家的年轻人,节假日和礼拜天也到这里度假。近年来在布拉格的大街小巷也可以看到亚洲人的面孔,观其体态听其口音,知道是日本人,也有少数的韩国人和台湾人。
由于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再加上森林复盖面积大,河流纵横,所以捷克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夏天一般都在二十三、四度,最高温度三十度,雨水比较多,空气湿润清新,树林和草地都是绿油油的,天空湛蓝,没有中国那样火辣辣的骄阳,更没有那样的酷暑。冬天最低温度零下十几度,一般在零度左右,所以在厚厚的白雪下面草绿如故。冬天暖气很热,屋里温度比较高,而夏天室内的温度还没有冬天高,所以这里一年四季用的是一条薄被。欧洲人会享受,每年九月份的上半个月还穿裙子,下半个月到处就都来了暖气,外面数九寒天,但家里、银行、商店、饭店、地铁站、地铁、汽车和电车里到处都是暖融融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都还是短衣、短裙,薄薄的羊毛衫。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经常说捷克人笨,暖气费又贵,为什么不能少烧点,让屋子里的温度正常?
一.布拉格风貌
美丽的首都布拉格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和捷克中部广柔平原的中间,蜿蜒北去的伏尔塔河Vltava浇灌孕育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夏日,站在市中心的彼特什公园高地上视野宽阔,极目远望捷克中部的田野森林,朦胧缥缈,引人向往,秋天天高气爽,登山瑞施卡高地,瞻仰英雄在战马上的威严形象,耳边就会响起满山遍野的胡斯战士杀敌声,回首四望山下林林总总的深褐色古老建筑,红色楼房和众多的教堂尖顶,再加上大片的丛丛郁郁的树林和碧绿草地,相互映衬,让人深切感受到一千多年文明史的积累和大自然美的交响,真要感谢和赞美万能的上帝!感谢上帝把我们带到了这片美丽的国土。
想起捷克的一个传说,先祖普舍米舍尔带领部族风尘仆仆来到施普山颠时发现这里地势险峻就勒住马缰,喊住战马“不。。。。。”, 但抬头看到眼前这片美丽的土地又不禁惊喜地喊了声“哈。。。。。”,于是这块宝地就得名“布拉哈”。这个传说恰如其分,直截了当地赞美了布拉格地区自然景色的美丽和雄壮,一个国家的首都不建在这里建在何方?
布拉格保存了完好的欧洲古典建筑。古老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皇宫总统府和维特大教堂以及河边的民族剧院等,这些设计各异的古典建筑,在布拉格市的众多现代建筑群里,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丽。我特别喜欢布拉格的夜晚,当夜幕降临,一片灯火灿烂,总统府的建筑群在反射灯的照射下,从远处看去灯火辉煌、高大挺拔,直冲云霄,仿佛置身童话仙境。 毫不夸大地说布拉格是一个大公园,在这个大公园中又有许多公园,这是名副其实的公园,如维舍赫拉德公园、彼特什公园、皇宫后花园等。公园的大门都向游人敞开,不用买票,我们中国人感到稀奇但也舒畅,人们辛苦一周在假日和亲朋好友去公园,不用担心囊中羞涩,放松身心尽情游乐。虽然这里是典型的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东来西往皆为利,但是政府和社会为民造福,为一大公德。
皇宫和教堂里面金碧辉煌,宽敞明亮,雕刻之精细使人叹为观止,好多圣经故事中的精细图画,都是用两寸见方、各种色彩的玻璃拼成,色彩斑烂、金光闪闪。游人蹑手轻脚,屏吸仰视,个个神情肃然,气氛肃穆。
布拉格的好多建筑群的庭院里都竖立着人物和各种花卉、鸟兽的雕塑,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或者文化名人的形象,它们都保留得完好无损,在这些塑像的阶台上往往看到人们贡献上的花束或者三色缎带以表怀念。此外在建筑物的墙壁上,屋檐下更有众多栩栩如生的浮雕,作为公共场所一种装饰。美不胜收,让游人目不暇接。
二.瓦茨拉夫广场
瓦兹拉夫广场中心高高矗立者圣瓦茨拉夫二世的塑像,他是捷克民族最早的普舍密什尔王朝瓦茨拉夫王公,后被奉为捷克的守护神。 四个守护神分别是圣德来拉和普罗可朴,后面两个是阿乃什卡和沃依捷赫。纪念碑显示着民族独立自由的伟大精神,所以它的周围正是捷克民众在民族危难时集会示威的地方,是近代历史事件的见证人。雕塑前的花环是为纪念1969年抗议华沙条约军队入侵和1989年法兰绒革命的牺牲者。
国家博物馆建于1885 1890年,新文艺复兴式,在原来马市大街门面的地基上建成。博物馆右侧的灰黑色建筑是欧洲自由广播电台,以前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大会”所在地, 此前议会早已迁到小城区。
国家歌剧院位于交通大动脉的旁边。始建于1886-1888年,为布拉格的德国人剧院。
街右侧的摩登之屋后面是爵士音乐中心,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爵士音乐俱乐部。
瓦茨拉夫广场上有几个大的宾馆,如欧洲饭店,雅尔塔饭店,外交家宾馆,阿德利亚宾馆,金鹅宾馆等。
八.捷克人
捷克人性格忍让,秉性宽厚古朴但和外界接触较多,又俱热情好客的豪放特色。当你在街上迷失方向向他们问路时,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解说,甚至取出地图,给你讲解。当你在汽车上询问站名他们甚至会特意下车告诉你怎么走。到商店买东西,一进门他们会主动招呼,问声你好Dobr den !,当你买货付了款,或者没有买东西出门时,他们也不会忘记跟你说声再见Na shledanou!,在街上和素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时也会听到“你好”的问候,如果是互相认识,一天见几次面,都要说你好、再见。
不管是早上、中午或晚上,只要看到你在吃饭,他们都会打招呼:祝你好胃口Dobrou chut !。在汽车、电车和地铁上,年轻人上车一般都前后左右看看周围是否有年纪大的,然后才落座,看到老年人,他们会很自觉的让座。
他们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而且年深久远,习惯而自然,就是路上遇上小学生,他们会个个向你问好,有学生骑在自行车上,与你急匆擦肩而过,但也要喊上一声你好。他们这里的尊老爱幼习俗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上一篇:世界各地最壮丽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