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大的寺庙群
中国现存最大的寺庙群在--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及滦河镇一带敕建寺庙43座。其中,在清朝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庄内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汇万总春之庙、水月奄、碧峰寺、鹫云寺、斗姥阁、广元宫、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灵(山神庙)、法林寺、灵泽龙王法、西峪龙王庙、涌翠岩、阁。山庄西部(今滦河镇)两座:穹览寺、琳霄观。山庄东北部12座: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其中,罗汉堂、广安寺、普乐寺三个庙,朝廷“向未安设喇嘛”,由内务府管理;而溥仁寺、溥善寺、安远庙、广缘寺、普佑寺、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9座庙设8个管理机构(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朝廷派驻喇嘛,京师理藩院管理并逐月按人数由理藩院发放饷银,清正史文献将这9座寺庙称“外庙”,后俗称外八庙或热河喇嘛庙。久而久之,清代和民国时期,人们所称外八庙实际上泛指避暑山庄外面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所有庙宇,即东北部的12座和滦河的穹览寺、琳霄观,计14座庙。因穹览寺、琳霄观离市区较远,今人称谓的外八庙范围概念又演变为泛指避暑山庄东北部的普仁寺、普宁寺等12座寺庙,人云亦云,约定俗成。皇帝敕建的寺庙,避暑山庄外部东、南有8座,从东而西依次是社稷坛、先农坛、开仁寺、关岳庙(武庙)、火神庙、尊经阁、文庙、城隍庙;狮子园两座:山神庙、法林寺;狮子沟、上二道河子、河东各一座关帝庙,此13座庙系经奏请皇帝批准,地方政权建设管理。近年来,文物古建专家一般将避暑山庄内外由皇帝敕建的这43座寺庙(外八庙12座,山庄内16座,狮子园2座,滦河镇2座,山庄外东、南8座,狮子沟、上二道河子、河东各l座)称之为外八庙寺庙群。
溥仁寺按时间排列,首先营建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已毁)。这两座寺院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蒙古诸部王公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请旨建造的。普宁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普宁寺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一般汉族寺庙形式,后部是以大乘阁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群。大乘阁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立像,高20多米,重110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雕像。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宁寺旁增建普佑寺。乾隆二十九年建安远庙,俗称伊犁庙,是为达什达瓦部二千余众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之所而建。此庙有三层墙廊围绕,中为普渡殿,有三重檐,黑色琉璃瓦顶。乾隆三十一年建普乐寺以纪念土尔扈特、左右哈萨克、布鲁特等族归顺清朝。寺后部是一座“坛城”,下为两层石台,台上建立重檐攒尖圆殿,称旭光阁,阁内安放一座立体坛城模型。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庙,作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蒙古和土尔扈特王公进贡朝贺之所,俗称“小布达拉宫”,西藏达赖喇嘛到热河觐见时多居此处。普陀宗乘之庙仿藏式建筑修造,依山就势,自由布置了众多的红白台和塔门,最后为高25米的大红台。乾隆三十七年建广安寺(已毁)。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寺的布局仿照五台山殊像寺。同年又仿浙江海宁安国寺的形制建罗汉堂(已毁)。最后于乾隆四十五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祝贺乾隆七十寿辰,特建此庙作为班禅行宫。庙中有大红台建于中部山上,北部建有一座汉族建筑式样的八角琉璃万寿塔。
外八庙各庙8:00之后才开放参观。
交通提示
直接乘6路公交车可到
特色景点
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的门票颇具特色,门票收藏者不可错过。
安远庙普渡殿上的黑色玻璃瓦在中国寺庙建筑中十分罕见,据说是为了克火。
普乐寺旭光阁中供有“欢喜佛”。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中心的万法归一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仅此一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
殊像寺殿内供有文殊菩萨,这在其他庙宇中实属罕见;宝相阁内有一座文殊菩萨骑狮像,据说是依乾隆本人的样子雕刻的。
须弥福寿之庙最为壮观的是主殿屋顶上的八条金龙,在庙外也可清晰看见,但近观更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