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五大湖
排行榜
青海湖(青海)
喀纳斯湖(新疆)
纳木错(西藏)
长白山天池(吉林)
西湖(浙江)
入围名单
(按首字拼音顺序排列)
巴松湖(西藏)
博斯腾湖(新疆)
长白山天池(吉林)
达里诺尔湖(内蒙古)
东湖(湖北)
呼伦湖(内蒙古)
镜泊湖(黑龙江)
喀纳斯湖(新疆)
泸沽湖(云南)
玛旁雍错(西藏)
纳木错(西藏)
青海湖(青海)
然乌湖(西藏)
赛里木湖(新疆)
太湖(江苏)
西湖(浙江)
评选标准
前提条件:湖必须是自然成因的,不是人工造成的水库。
1 湖面与周边环境的视觉关系好(包括近景和远景),给人以独特的美的感染力;
( 0-30分)
2 湖区(指包括湖面在内的该湖的集水区)的水生与陆生物种丰富;(0-30分)
3 湖区拥有丰富独特的人文积淀,湖与湖周居民之间存在着某种独特的人文关联;
(0-20分)
4 湖水受污染的程度小,湖水的透明度高;(0-10分)
5 湖区的旅游开发以不破坏自然美为原则。(0-10分)
评委介绍
(按姓氏笔画排列)
吕斌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的研究。近年主持完成了国家六部委委托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等区域规划。
李玉祥自由撰稿人,摄影师
现就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特约编辑。曾承担《老房子》画册的拍摄和编辑工作,并策划编辑《乡土中国》系列图文书、《一生必去的五十个地方(中国卷)》、《中国民俗之旅》(十卷本)等书。从事摄影多年,尤其关注事物的审美等方面的人文属性。
沈道齐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委员,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主要从事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
姜加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湖泊湿地资源与环境方向的研究工作。1999年以来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专题“中国湖泊动态变化研究”。《洞庭湖》、《中国五大淡水湖》等书主编。
袁国映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新疆生态学会理事长。多年参加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生态科研项目。

当我把给湖评分的想法讲给一位专家听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太难了!你们给景观打分,就像在给感觉打分,尺度容易模糊,不好打!”当我继续追问的时候,他又说:“不同的湖,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里,有着不同的功用,它们的美是无法比较的,如果一定要评,最好分成几类。”
这位专家一语中的,在我随后与多位专家的交谈中,美的量化和不同美感之间进行比较这两个问题始终是交流的障碍。
这个障碍也促使我更仔细地考虑杂志社为什么评选最美的湖。当然大前提是我们要选出中国最美的景观,湖泊是景观类型之一。如果考虑专家的建议,我们把中国的湖分成东部的湖、西部的湖、淡水湖、咸水湖、城市里的湖和郊野的湖等类别分别评比的话,事情似乎变得简单了,我们将评出好几个“最美的湖”,这几个湖由于事先规定的不可比较性,所以彼此之间秋毫无犯,这样似乎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做法。
可是安全的代价是,我们失去了寻找人们心中最美的湖的机会。美果真是不可比较的吗?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这句话也许是真理。尚黑的民族喜欢黑,尚白的民族喜欢白,这两种喜好一定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尚黑的民族来说,黑与白这两种完全对等的色彩却引来了高低好恶的不同对待,尚黑的民族一定认为黑色是最美的。
由此我相信,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由于审美的文化背景是相同的,所以在不同类型湖的美感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共性,这种共性隐藏在人们心里,当你刻意寻找它的时候,就一定能把它找到。
我把这个想法和专家们沟通过之后,他们都能理解并同意这种做法。于是事情开始向前推进。至于美能否量化,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我们只能把感觉用代表权重的分数表达出来,才能把抽象的比较可视化。
由于编辑部对于这次“选美”有一个大的审美尺度,那就是景观给人的第一印象要好以及景观所在地方的生态环境因素要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所以,我们在选择入围名单的时候,就淘汰了许多传统观念中十分著名的湖,如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江苏洪泽湖等。原本我们认为很有希望进入排名的台湾日月潭、浙江千岛湖和福建大金湖等,也因不符合我们的前提条件“湖必须是自然成因的”而落选。
我在制定湖泊的评选标准和打分办法时,强调了我们的审美尺度。并听取了每一位专家的意见,他们纠正了我分配分数时的不合理之处,同时指出了评选标准的叙述中不严谨的地方。

比如,原来的标准中有一条是“湖水的颜色要美”,沈道齐老师就问我:“什么颜色是美的?不具体。蓝的?绿的?有污染的湖也是蓝的和绿的。”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的确,什么颜色才算是美的呢,如果说不清楚的话,好事的人就会把因污染而变色的湖也说成是美的。为此我询问了姜加虎老师,他具有湖泊研究的专业知识,他说除去污染这个因素,湖水的颜色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我国的湖就有好几种颜色,如果我们要力推某一种颜色的湖,那另当别论,否则这个标准的含义就匪夷所思了。姜老师建议我把它改成“湖水的透明度要高”,因为透明度在科学上是有数据可以查询的,同时普通人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湖,是可行的。
类似的调整在每一条标准里都有,我就不——述说了。当这次历时半年之久的评选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遇到了最后一个难题:青海湖和喀纳斯湖的得分几乎不相上下,微小的分数差距只能说明在评委们的心目中,这两个湖地位相当,难分高下。为了确定第一名的位置,我分别征求了每位专家的意见,他们有的说青海湖好,有的说喀纳斯湖美。最后,李玉祥先生说了一句话,让我坚定了青海湖第一的信心。
他说:“青海湖有一种东方的气质:看似简单,但简单中蕴含的东西却很深广……”这句话让我回到了我的出发点:寻找中国人心中最美的湖。我觉得我终于找到它了,这个结果让曲折的过程变得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