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来源:金玉米 编辑:
时间:2008-12-27

嘉兴南湖简介
南湖位于嘉兴市城东南部,古代名滮湖、马场湖,又名东湖、东南湖。近代雅称鸳鸯湖。湖南北长,东西狭,现水域面积约624亩,水深2至4米。湖北临沪杭铁路;东岸为南湖路,自北至南达南堰,沿路医院、工厂、商店、学校、民居林立,市肆繁盛;湖西南良田弥望,饶有田园野趣。南湖自古以来是市境各主要河流蓄泄的枢纽,海盐塘注入其中,平湖塘、嘉善塘与之相连;长水塘经西南湖亦贯注其中。
嘉兴南湖的历史
五代以前,此地尚无园林建筑。后晋天福年间(936一945),吴越国王钱镠第四子广陵王钱元镣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畔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才逐渐成为游览之区。北宋以后,湖畔陆续兴建园林有:潘师旦园、高氏圃、南湖草堂、列岫亭、水心亭、乐郊亭、勺园、颜家园、瓣香阁、秋水阁等,明代,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嘉兴被誉为“东南一都会”,南湖游览兴盛。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一“厚五丈,广二十丈”的小岛,四面环水,俗称湖心岛。次年在岛上建烟雨楼,形成独特的景观。明天启《嘉兴县志》记述:“滮湖亦称南湖,西侧灯含窣渚,北则虹饮濠梁。倚水千家,背城百雉,蒹霞杨柳,菱叶荷花,绿漫波光,碧开天影,雕舷笙瑟,靡间凉燠,此一方最胜处也。”清初陈维崧在《鸳湖烟雨楼感旧》(贺新郎)词中回忆明末南湖游览盛况说:“望满湖灯火……,十万盏红球挂”。明清时期,每值清明、农历六月廿四“荷诞”、“七夕”、中秋,湖上游人如织,烟雨楼前画船歌鼓日夜不绝。

宋以后,历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宋代苏轼、吴潜、杨万里,元代方回,明代张岱,清代钱谦益、吴伟业、陈其年等都慕名来游,吟咏不绝。清顺治七年(1650),以吴伟业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举行了十郡大社,湖上名人云集,连舟百艘。民国元年(1912)10月,孙中山曾来南湖游览,并在湖中烟雨楼假山前与各界人士合影留念。

现代许多著名文学家、诗人如茅盾、郁达夫、曹聚仁等都曾来南湖游览,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民国10年(1921)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南湖成为光荣的革命纪念地,载入了革命史册。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从那以后,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85年,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建国以来至1990年,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董必武、郭沫若、胡耀邦、杨尚昆等都曾来南湖视察、游览。

民国21年(1932)韩国独立运动领导人金九避难嘉兴,曾藏身于湖上游船,井曾在南湖游船上召开韩国临时政府国务会议,商议抗日复国大计。南湖风光旖旎,四季宜人,春天,湖畔柔柳如烟;夏秋,湖中菱田绿如秧畦;冬日飞雪时,湖上银树琼宇。春夏间阴雨天气,景色迷人,其时烟霭似纱,雨丝如雾,南宋杨万里用诗句“烟雨漠漠雨疏疏”形容风光之美。明人费元禄也记述说:南湖“其妙在轻烟沸渚,山雨欲来时,夹岸亭台乍为明灭,而渔船泊舸微茫破雾,但闻橹声伊轧耳”,赞为人间胜景。南湖现有电动机渡船、划桨游艇、汽艇,供游客游湖。湖心岛上的水上餐厅则可供游客在用膳时领略湖上风光。南湖菱、南湖大蟹是著名特产。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3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纪念馆的正门上方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光熠熠的大字,主楼顶部矗立着天圆地方的建筑标志,隐喻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如天地日月永垂于世。
南湖革命纪念馆,原设在嘉兴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内,现在湖心岛对岸摆渡口。1959年初,中共嘉兴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建立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建经费由中央文化部拨款3万元。由于中共一大会议是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租用游船在舱中秘密举行,而原船已不可追踪,同类游船也已绝迹。因此筹建开始的主要工作是弄清开会时游船的形制,经过大量的调查访问,根据老船工的回忆,仿制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模型送中央审定。得到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肯定,遂据以放大仿制。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烟雨楼正式成立,对外开放,陈列展出纪念船和“中共一大史料”。

南湖革命纪念馆建立后,许多中央领导人和知名人士曾来南湖观。1964年4月5日董必武视察南湖登上革命纪念船,并为南湖题诗一首。同年5月19日郭沫若巡视南湖,也题诗一首。1961年和1981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先后两次向中央领导和书画家征集题词和作品。1963年8月宋庆龄寄来题词。以后,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寄来题词。1985年9月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1986年1月胡耀邦题写了 “中共一大会址”。现馆内珍藏中央领导同志题词及刘海粟、沙孟海等著名书画家作品300余件。
1983年后,南湖革命纪念馆除一大党史资料和革命纪念船陈列外,又举办地方党史资料展览,有计划地开展征集党史文献资料、参与编写出版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南湖风景名胜》等。1989年,修改调整中共一大党史史料陈列,通柜密封,电脑显示自动控制讲解,得到了观众好评,近年来参观人数每年达40余万人次,并曾接待过十几个国家的外宾。
1990年6月,中共嘉兴市委采纳5名政协委员建议,同意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15个单位的倡议,决定开展“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集资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选定了南湖渡口北侧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址,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1990年10月1日奠基动工兴建。共集资320余万元。
新馆舍于1991年6月20日竣工,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主体建筑俯瞰呈镰刀铁锤党徽形状,总高为19米,两层,顶部矗立高6米井字形外方内园的丰功牌坊,门媚镶嵌邓小平题写“南湖革命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馆内分党史陈列、文物库房、接待室、管理设施4个部分。1991年6月25日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舍落成典礼在嘉兴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嘉兴市委书记梁平波为纪念馆落成剪彩。是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7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一行 视察南湖,1993年2月江总书记为南湖纪念馆题词,自1991年一1993年底中央领导同志李鹏、陈云、彭真、李先念、姚依林等先后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词。纪念馆一楼展厅陈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展出了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南湖时照片、题词、题字手迹,还举办了“我为南湖增光辉”征集书画作品展,展出书画500余件,现南湖革命纪念馆共有藏品673件,其中一级品7件,自新馆开放以来,共接待观众达千余万人次。
南湖革命纪念馆现设有办公室、资料科、陈列科、接待科和旅游服务部,截止1999年底有工作人员37人,内有专业职称22人。其中副研究员馆员1人,馆员2人,助馆和管理员19人。
嘉兴南湖景色

南湖位于嘉兴市区东南部,风景秀丽,史书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称之为陆渭池,又称马场湖,。南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相连形似鸳鸯交颈,古时湖中常有鸳鸯栖息,因此又名鸳鸯湖。宋代以后南湖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成为浙北的旅游热点。
南湖现有面积600多亩,湖中有两个人工小岛。一是湖心岛,面积不足18亩,上有烟雨楼等古园林建筑群,亭台阁榭,假山回廊,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湖之中;另一小岛是称为小烟雨楼的仓圣祠,位于南湖的东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