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什伦布寺
西藏扎什伦布寺简介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日喀则城西的尼色日山南侧。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是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也是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与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始建于1447年,由宗喀巴的弟子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主持修建,寺内有世界上最高的强巴佛镀金铜像。“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
扎什伦布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简称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城西北的尼玛日山南坡上,依山而筑,宫殿毗连错落,雄伟壮观,为后藏格鲁派最大寺院,也是中国格鲁派六大寺之一。
该寺是由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的著名弟子根敦珠巴(即第一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的。根敦珠巴诞生于西藏古墨一牧民家中,从小刻苦学习钻研佛法。后拜宗喀巴大师为师,成为著名人物。1447年,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朗巴·索朗白桑和玉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兴建扎什伦布寺,前后历时12年始建。根敦珠巴任第一任法台。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坚赞对扎什伦布寺进行扩建。以后,又经历代班禅的不断修缮、扩建、遂有今日之规模。全寺建筑面积这30万平方米,僧人最多时曾达到4000余人。
西藏扎什伦布寺结构
扎什伦布寺共有四大扎仓(僧院)、62个米村(依僧人来源的籍贯而定),佛堂和灵塔祀殿近60座。寺中心为殿堂区,建有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班禅拉章、强巴大佛殿、班禅灵塔祀殿等。
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殿内讲经场,约有500平方米。大殿经堂有48根柱子,可容3000余人,是全寺法事活动的中心,殿北净室内供有根敦珠巴为纪念其经师喜张僧格塑造的释迦牟尼佛像,正中供宗喀巴师徒三尊像。净室右侧为强巴佛殿,内供高11米的强巴佛像,两旁有一世达赖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左侧为度母殿,内供镀金白度母像。殿西部为护法神殿,有大威德、六臂依怙、白衣怙及吉祥天女等。
西藏扎什伦布寺的主要景点
大经堂:即错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历时12年建成。大经堂前,有个 600多平方米的讲经场,这个场是班禅对全寺僧人讲经及僧人辩经的场所。讲经场四 壁,有石凿而成穴居于洞壁的佛教祖师,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形态各异的一千尊佛 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种飞天仙女、菩萨。大经堂内,48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承 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的宝座。大殿左侧,是公元1461年,在阿里古格王觉五扎蚌 资助下扩建的大佛堂,当中塑造了一尊高11米的弥勤佛像,佛像面部形态慈善和蔼,端庄娴静,由尼泊尔工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 着高2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经堂里面是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甲纳拉康佛堂:甲纳拉康,意为“汉佛堂”,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见的佛堂。佛堂 内珍藏着历代皇帝赠送班禅的永乐古瓷、金银酒盏、茶碗碟盘、玉石器皿、纺织品类 等诸多礼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铜佛像,相传是文成公主带进藏的。晚些的有元朝 时期的一尊骑在野猪上面的赤身女度母铜像,还有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一枚重16.5 斤,上镌汉、蒙、藏三种文字的金印。此外,还有宝石佛珠,封诰敕书、经卷等。
汉佛堂偏殿,有一清朝驻藏大巨与班禅的会晤堂。正殿,挂着清朝乾隆皇帝身穿袈裟 ,手端法轮的大幅画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写有“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 岁”文字。每逢皇上下诏,班禅接旨受封后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谢恩。汉佛堂内的文物,不言而喻地证明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朝庭的隶属关系。
强巴佛殿:在扎什伦布寺西侧,有一座宏大殿宇,这就是强巴佛殿。内有强巴大铜佛 像一尊,最为引人注目。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殿高30 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整个佛殿分四大 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上部殿檐系缀铜铃,殿堂以铜柱金 顶而装饰,气势雄伟壮阔。强巴佛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 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中指周长1.2米,耳长2.8 米,是臣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铸造这尊佛像,由此 及110个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共耗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眉宇间白 毫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
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宗教习俗及发展
吉康扎仓的大殿经堂共有24根柱子,主供佛祖释迦牟尼及其八大弟子,扎日玛尊者、姊妹护法神等。
托桑林扎仓的大殿经堂共有24根大柱,分东西两侧净室。西侧净室内供释迦牟尼佛像、十一面观音、手持金刚等,东侧净室内供释迦牟尼主眷三尊像及天女护法神等。
阿巴扎仓为全寺的密宗学院,是由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于1615年兴建。经堂有16柱之多,内绘有众多有关本尊上师的壁画,供金刚上师宝座及贡觉坚赞大师之银质灵塔。
班禅拉章即指历世班禅在扎寺的行宫,寺内有行宫4座以及诸多寝宫。1660年第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接任该寺第16任法台,并对该寺进行大规模扩建。1645年固始汗赠罗桑曲吉坚赞“班禅博克多”称号;1713年,清廷册封第五世班禅洛桑益希为“班禅额尔德尼”。至此班禅地位得到确定,该寺也成为历世班禅大师驻赐之地。
国家重视对扎什伦布寺的保护,1982年,由国家拨款修复四世班禅灵塔祀殿。1985年又拨巨款并筹资,由第十世班禅大师主持修复第五节至九世班禅东陵扎什南捷。该灵塔高11.52米,祀殿高35.17米,总建筑面积1933平方米,于1988年12月竣工。
扎什伦布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同藏传佛教其它寺院并无大的区别,同样是依山而建、殿宇相接、布局严密。近十年内建成的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和十世班禅灵塔祀殿更突出了西藏传统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佛教灵塔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则采用现代的钢筋、水泥与西藏的石木结构的建筑工艺相结合,既保留了古代的佛教建筑艺术特色,又溶入了现代建筑的工艺特点,反映出九十年代寺院建筑的总体水平,融民族风格、传统艺术和文物价值于一体。
扎什伦布寺除在藏历每月的八日、十五日、三十日等吉日举行法事外,还在正月十五日的“神变节”、四月的“萨嘎达瓦节”、九月二十二日“降神节”、十月二十五日的宗喀巴圆寂纪念日举行法事活动,祈求佛法昌隆、众生平安。该寺最有特色的节日是“司莫钦莫”,类似于拉萨地区的“雪顿节”,也是僧俗同庆的节日。
扎什伦布寺除了藏有价什连城的佛像、佛塔、唐卡等外,还有手写的贝叶经和用金粉抄写的《甘珠尔》、《丹珠尔》。此外还有明清时代的各种瓷器、珐琅器、玻璃器等。所有这些都是研究西藏各个历史时期政教和社会发展的无价之宝。
此外,扎什伦布寺的壁画也很有特色,其形式变化万千,色彩鲜艳夺目,用笔细腻工谨,是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