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旅游>国内>

西藏萨迦寺

来源:金玉米 编辑: 时间:2008-12-27


 

 

西藏萨迦寺简介

 

萨迦寺座落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奔波山上,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发现奔波山南侧的-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出资建起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萨迦南寺基本上仿照汉区古代城池样式,是具有很好防御性能的坚固城堡,护墙河至今仍依稀可辨。城堡内为殿堂僧舍。大经堂总面积5775平方米,正殿由40根巨大的木柱支撑直通房顶,最粗的木柱直径约1.5米,细的也有1米左右。其中前排中间的话根柱子,被称为四大名柱,即元朝皇帝柱(据传为忽必烈所赐)、猛虎柱(相传此柱由一猛虎负载而来)、野牛柱(相传此柱为一野牦牛用角顶载而来)、黑血柱(相传是海神送来的流血之柱)。正殿高约10米,大厅可容纳近万名喇嘛诵经,内供三世佛、萨迦班智达及八思巴塑像。萨迦寺另一重要殿堂为欧东拉康,内有11座萨迦法王灵塔,殿内墙上绘有八思巴早年的画像和修建萨迦寺的壁画。殿后堂有反映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即萨班与阔端会晤的壁画。欧东拉康的南侧有座普康,是该寺修密的宗僧人诵普巴(多见橛)经的处所。

 

西藏萨迦寺旅游简介


  从南寺大殿出来,经廊道而至前院,再沿数十级长梯,即可到大殿顶层。平台的西、南两面有宽敞的长廊,廊墙上绘有珍贵壁画,南壁绘有萨迦祖师像,西劈绘有大型曼陀罗(坛城)。




  萨迦南寺曾经过多次维修,特别是在1948年的大修中,局部有较大的改变,在大殿前增加了一些附属建筑物,大殿内的木板壁改成了泥墙,重绘了不少壁画,尤其是把围墙上开有垛口的女儿墙改成西藏形式的平合檐等。但从整体上看,南寺融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是藏式平川式寺庙建筑的代表。


  萨迦寺的历史文物非常丰富,作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见证,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封诰、印玺、冠戴、服饰;有宋元以来的各种佛像、法哭、刺绣、供品、瓷器以及法王遗物等。其中年代悠久、制造精美、价值很高的文物有两颗印,一为玉质梵文印,一为铜质刻有汉、藏、蒙三种文字的三体印,上面刻有汉文成化二十一年九月礼部造字样。据不完全统计,萨迦寺的各种佛像约有两万多尊,其中很多系元、明以来的珍贵文物,其中铸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的铜佛有数十尊。萨迦寺有四件珍奇的宝物,即贡布古如(由竹青白瓦巴从印度请来的依怙神像胶)、朗结曲丹(由大译师帕白洛扎瓦修建的佛塔,塔里经常出水,被视为神水)、文殊菩萨像(系萨班的本尊像,据说在像前念七天文殊经就能打开智慧之门)、玉卡姆度母像(八思巴供奉的本尊佛像),四大奇宝中三件是佛像。萨迦寺的镇寺之宝是当年忽必烈送给八思巴的一个黑木匣子,匣中有一只硕大的白皮书海螺,寺中僧人视其胜于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开启木匣,捧出海螺由高僧吹奏。萨迦寺收藏的各种瓷器约有2000余件,其中多为元、明时期的瓷器,也有少量宋瓷。唐卡和壁画是西藏寺院绘画艺术的两大奇葩,萨迦寺仅唐卡就存有3000余幅,据鉴定,宋、元、明时期的珍贵唐卡有360余幅。萨迦寺壁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除了宗教内容外,壁画还记录了八思巴来往内地和西藏,在北京受封等场面。萨迦寺藏有萨班的袈裟一件,翠红金丝缎面、红绸里、绣花鞋一只,系内地制品,八思巴遗物有凉帽一顶,鞋三只,也系内地制品。此外,该寺还珍藏有元代武器多件,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萨迦寺每年都举行或大或小多次法事活动,其中规模较大、独具特色的要算萨迦寺夏季和冬季金刚神舞法会。萨迦寺夏季神舞在每年藏历七月进行,冬季社舞历十一月十十九日开始。神舞表演时,舞者都戴着萨迦寺护法神和各种灵兽面具,神舞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藏传佛教密宗神舞的灭杀魔鬼的基本内容。每年适逢这两个法会时,成千上万的远近僧俗群众都要赶到萨迦寺朝拜观瞻,祈祷神舞能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

 

西藏萨迦寺的影响

 

    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它以历史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巨、文化及寺藏之丰著称于世。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即当地土壤的颜色。它的外墙绘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道不同的颜色,成为萨迦派寺庙独特的标志,因此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城的仲曲河南岸,在日喀则市西南方约160公里处,海拔4280米。在历史上,萨迦寺曾与布达拉宫和桑耶寺并列,殿宇宏伟,布局紧凑。

 

    萨迦北寺由昆·贡觉杰布创建于1073年,并由此逐渐形成著名的萨迦派。北寺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一眼望去,北边那片浩大的废墟仍有当年的恢弘之势。星罗棋布的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见。萨迦北寺现为遗址,萨迦南寺中珍藏有北寺原貌的木雕模型,不易见到。

 

    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建了萨迦南寺,经历代昆氏子孙扩建,形成今天所见的萨迦寺规模。全寺是一组典型的元代城堡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样子十分特别,有两圈城墙,外围高大围墙,高5米,厚近2米,城墙上有垛口,四隅各建一座碉楼。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字套着小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整个寺院唯有东面有门桥以供出入。

 

    萨迦寺至今还保存大量文物,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极高,因此萨迦寺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中国第二个敦煌

 

主要景点

 

藏书

萨迦寺所藏经典浩瀚,全寺藏书四万余卷,仅大神宝殿后壁的一个木制书架,就长57.2米,高11米,宽1.3米,共有书仓464个,堆集了数以万计的经卷。有2800多卷是元、明时期的手抄经典,发源于古印度、有上千年历史,这样的贝叶经在世界上已不多见。

 

拉康大殿

 

萨迦寺主体建筑,在藏语中叫拉康钦莫,意为大神殿。南北宽848米,东西长798米,总面积6769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万名僧人念经。殿中有40根大柱子,其中4根最粗的柱子,要3个人才能合抱,最粗的一根直径有1.5米。当地人给它们起了一些风趣的名字,如最粗的那根叫加纳色钦嘎瓦,意思是元朝送的柱子。民间流传着皇帝赐柱的故事,传说八思巴兴修南寺时,皇帝听说了,便赐予他这根直径4尺的柱子,那柱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无法运往西藏。八思巴惋惜地返回萨迦。没料到,那柱子竟出现在寺北的仲曲河上。这个传说,被人们讲得煞有其事。另外3根粗柱子,分别叫公老虎送的柱子野牦牛送的柱子海神送的柱子,顾名思义,也都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几根柱子顶天立地,没有一点接缝,据考证来自萨迦县南边的陈塘沟谷,属于喜马拉雅自然保护区。

 

大殿内供奉着释迦三世佛像和萨迦五祖,灵塔殿内还有历代萨迦法王的灵塔,其中五座为菩提塔式样,高8米余。这萨迦五祖在当地几乎妇孺皆知,很多人都能说上几段故事。萨迦教派一度是西藏占统治地位的教派,其领袖人物都出自昆氏家族。昆氏家族是吐蕃时期的老贵族世家,传说在赤松德赞时期,昆氏家族的人做过内相。贡乔杰布以后的五位萨迦派领袖被尊崇为萨迦五祖。

 

拉康大殿二楼坛城殿内的坛城壁画是萨迦寺保存最完好的元代壁画,共有63座坛城,最大的坛城画直径近三米。

 

《布德甲马龙》

 

最珍贵的是《布德甲马龙》大藏经,这是一部用金粉抄写的长1.8米,宽1.3米,厚0.67米的经书,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它对西藏的宗教、历史、哲学、文学、农牧业等都有论述。

 

大经堂木柱

 

大经堂面积5700平方米,由40根红漆巨柱直托殿顶,以中间四根直径约12米的柏树原木最为突出。传说这四根柱子分别为直径1.5米、最粗的"甲纳色钦嘎那",意为元朝皇帝所赐的柱子"重卜噶瓦",意为野牦牛送的柱子"达卜噶瓦",意为公老虎送的柱子那卜查杂噶瓦,意为海神送的流血的柱子。每个柱子都有一个神话故事,这在大殿壁画上有详细记载。

 

壁画



萨迦寺的壁画堪称一绝,可谓集西藏壁画之大成。元代壁画总计有上万平方米,以萨迦历代法王画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仅曼陀罗壁画就有130多幅。其中尤以八思巴会见忽必烈、萨迦寺建设场面等最为宝贵。

 

 

门票和开放时间

 

门票:45/人。 开放时间:每日 09:00——18:30

 

旅游提示

 

1 从日喀则西行170公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加措拉山,便是夹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中间的萨迦盆地,矗立在谷地中央的那座紫红色的城堡就是鼎鼎大名的萨迦寺。西藏地区一般房屋外墙都是白色,可是到了萨迦你却会发现,这里的房子的外墙都是花的。所以不难找到萨迦寺。

 

2 由于远离中尼公路,这里的生活条件和物资供应条件明显要差一些,街头的饭馆很少,旅店的设施也稍弱。如若在此留宿,要做着心理准备吃点苦。不过,如果打算体验时光倒流200年的感觉,这里倒是个很好的去处。

 

3 萨迦派与其它教派有一个明显不同之处,那便是准许教徒娶妻生子,且该教派的政治权力父子相传,宗教权力则叔侄相传。

 

4 日喀则汽车站每天固定有发往萨迦的班车,早上8点左右发车,车程约5小时,车费三十元左右。

 

 

上一篇:西藏绒布寺
下一篇:西藏白居寺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