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这里青山环抱,风景美丽,在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北京旅游景点十个世界之最之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明十三陵位于昌平区天寿山麓,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墓营建的次续,首先是长陵。于1409年5月动工,1913年地下寝宫落成,葬入徐皇后,依次是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陵区内共葬有十三位皇帝,随葬的有二十三位皇后,一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人。陵区内还另建有妃墓七座,太监墓一座还有行宫。除思陵以外的十二个陵建有陵监、陵园、陵卫等附属建筑。陵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周围的军都山余脉,在陵域东、西、北三面形成环抱式天然屏障,北部的天寿山主峰三峰并峙,中峰海拔760余米同,是陵区最高峰。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击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蜿蜒东去。陵区南部的龙山、虎山一左一右,虎踞龙盘,把守门户。伫立平原北望,群山巍峨,层峦叠嶂;登高南眺,河水潆洄,川原开阔。如此磅礴壮观的地理环境,正是中国古代风水学说所极力赞美和推崇的“四势完美”、“山川大聚”的帝王陵寝吉壤。
十三个陵中,只有长陵、定陵、昭陵三处,现已修复完整并开发成旅游景点。还有献陵、景陵、思陵,修复了明楼宝城和陵墙。其它陵虽未修缮,但也建立起护陵点,安排有护林人员负责整理保护陵园建筑和林木。
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幽雅,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整体性突出,陵寝制度独具风貌,是明朝200余年历史中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和陵寝规划与建造的最高代表。而其历史遗存,又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明王朝的盛衰兴亡,记录了明朝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态。
2003年7月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大会审议投票,最终决定,北京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为“明清皇家陵寝”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区域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明朝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在此,故称十三陵。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明十三陵中,从永乐七年(1409年)营建的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的思陵,时间跨度长达二百余年。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此间共葬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一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陵区内还曾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监墓一座和行宫、苑囿、石牌坊、大宫门 、碑楼、神道等附属建筑。
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 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整个陵园由三道大院和两组建筑组成,主要建筑有陵门、神厨、神库、棱恩门、棱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地宫等。棱恩殿最为壮观,占地 1956 平方米,全殿由 60 根金丝楠木巨柱支承,黄瓦红墙,垂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之一。明楼匾额上写有“长陵”二字,碑上刻有“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字样。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
献陵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墓,建于公元1426年。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不足九个月。献陵分为前后两组建筑,前部分建陵门,棱恩殿自成一院落,后一院落则由三座门起始,由二柱门、石供案、明楼、宝城等组成。
昭陵,明昭陵建于1538年(嘉靖十七年),是嘉靖帝为其父选的陵址,因朝中大臣维护封建机制,极力反对,即中断工程弃而不用。嘉靖三子穆宗皇帝因突然崩逝未来得及营造陵墓,遣官选址天寿山陵区,经反复审视,决定依旧址建陵。
明昭陵建筑规制有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严谨,施工精细,依山势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清乾隆年间封地面积有过拆大改小的修缮,距今已有200余年,原有建筑业已残破不整。1985年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依明代遗存基地,按照明代建筑风格进行了全面复原性修建。于1990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陵殿内陈列有祭陵的祭品及一帝三后的生平介绍,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石牌坊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为五门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石筑成,宽28.86米,高14米,6根石柱是整块石料制成,坐落在雕有云龙花纹的石基上,石柱顶端各雕一小卧兽,顶部额枋上有11座带檐的小石楼。整个牌坊匀称大方,雕工精细,是明代石坊中的佳作,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古石坊。
大宫门是十三陵的正门,左右各有龙、虎二山把门。门右侧立有“下马碑”,从前不论帝后、大臣等,到此必须下马步行进入陵区,以体现皇祖们的崇高与尊严。
碑楼, 进大宫门不远处,即可见一双重檐、四面开门的碑亭,内有一块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高3丈,碑名为明仁宗赞美其父成祖朱棣一生功迹的颂文。背面刻有清乾隆帝的巡陵诗。
神道位于长陵前,长达七公里,原是通向长陵的一条大道,后为各陵所共有,也称陵道。石牌坊是神道的起点,往北依次是大宫门、碑楼、龙凤门,这组建筑的两侧是以巨石雕琢的24座石兽和12座石人(即石像生),为神道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氛。
明十三陵门票价格:长陵、定陵、昭陵均为20元、学生10元
明十三陵开放时间:夏季 8:00入园;冬季 8:30入园。
明十三陵交通:1、 乘游1—游5、游9路均可到达
2、德胜门乘345路汽车到昌平东关站,换乘314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