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房产>资讯>

地产界大腕任志强雷人

来源:金玉米 编辑:lcs 时间:2010-05-12

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因为近年来惊人语录不断,而被戏称为“任大炮”。“任大炮”每每公布“雷人”语录,总会招来板砖和口水。最近,任志强又说出了“只有高收入者才配购买商品房”“高档房本来就是穷人买不起的”惊世之言,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发了了房产商和购房者之间的矛盾。

    有媒体把频频“放炮”的任志强戏称为房地产界的“芙蓉姐姐”,任志强是哗众取宠还是实话实说?究竟是故意“讨骂”还是好心“提醒”?相信看了以下五类“语录”,各位读者自有判断。

   一、任志强嘴里的“房价与泡沫”

   1.“中国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

  中国的传统习惯让大家不得不买房,2009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蜗居》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年轻人买房问题的热议,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80后们究竟该不该买房?针对青年置业问题,素有房地产界“任大炮”之称的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再次“直言不讳”:“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

  任志强所以让人不满,原因或许在于他只是选择性“直言不讳”,只是选择了年轻人初出茅庐和缺乏亟须买房的“合理前提”,而故意不提中国房价的泡沫化。

  2.“粉丝卖到鱼翅的价格才叫泡沫。”

  随着房地产交易量的上涨,开发商频繁提价销售,讨论了很多年的房价泡沫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在某房地产论坛年会上,任志强说出了这一观点。他说:“泡沫是世界经济融入中国以后才出现的词语。只有将粉丝卖到鱼翅的价格才是泡沫。房地产就是鱼翅,而鱼翅贵也不是泡沫,粉丝也是粉丝的价格,也不是泡沫。”

  3.“工资在涨、GDP在涨,房价不涨就不对。”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收入增长时房价降低或者不涨,不符合经济规律啊。工资在涨、GDP在涨,房价不涨就不对了。”

  4.“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

  “为什么中国30岁以下的买房占比高达30%以上?就是中国的房子太便宜了。事实上,在欧美、日本、韩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买不起房子的。中国的年轻人也应该是这样。而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基本上是靠父母的支撑才能买得起房子,也就是典型的啃老族。”

   5.“没买房的人都亏了。”

  “没有买房的人都亏了。”“人民收入还在涨,土地资源不能增长,这两头已经限制住了,那房价能不涨吗?”

  二、“任大炮”:企业利益寸步不让

  1.“房价降了,房地产开发商有权不盖房。”

  “只要市场有需求,小户型再多开发商也会继续,因为有钱赚。房价上涨会吸引更多开发商来盖房子;反过来,如果大家都不盖,房价也就上去了——— 总之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2.“房地产就该是暴利行业。”

  “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

   3.“我是商人,不考虑穷人。”

  “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4.“公布发商成本等于让男人公布老婆的三围数据。”

  “开发商是绝对不能公布成本的,这等于让一个男人把自己老婆的衣服全部扒光,让大众目测三围是一个道理,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三、关于穷人和富人

  1.“我的房价不会降,让外地甚至境外富人来买房。”

  以“我的房价不会降”而频遭记者围堵的任志强,建议北京放宽二套房购买政策,让更多外地甚至境外富人来京购房。房价本身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素质的门槛。过度扩张保障性住房建设,占用巨大的土地资源,使得房地产投资量缩小。

  2.“高档房本来就是穷人买不起的。”

  “从全国的情况调查,中国拥有第二套住房的比例只占8%,而这里面商品房的不到6%。高级的小区“两会”期间全亮着,主要为了两会时间用,这些房子本来穷人买不起的。”

  四、关于房地产商囤地

  1.“养鸡不如倒蛋的”合法。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表示,中国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不盖房子,反而在倒卖土地,“养鸡的不如倒蛋的”;任志强则回击称,“倒”不是一种犯罪,土地转让是法律予以保护的一种经营行为,虽然不合情但是合法。

  任志强说:“小潘对倒地的现象颇为不满,却不知道土地转让是法律予以保护的一种经营行为。”在博文中,任志强称,早于《中国房地产管理法》生效的《中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土地出让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权利与合法性。“这也就意味着国家的法律不但允许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与交易,也对这种合法的‘倒’给予保护。”

  2.“房地产商需要囤地,手里有粮心中才不慌。”

  “现在商品房的供应指标越来越少,今年也同样,国土资源部说的81个城市增加这么多供应量,80%是经济适用房,20%是商品房。如果担心下一顿没有了,房地产是要囤地的,手里有粮心中才不慌。”

  3.“中国可供开发的土地还有很多。”

  “其实中国有的是地,我从来没有觉得中国没有地了,9600万平方公里,我们只占了全国国土的0.3%,按同样的人口密度,1%的国土就可以把中国的16亿人全放在城市里,土地用不了多少。”

  五、“任大炮”看宏观调控

  1.“每次调控的结果都是房价上涨。”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从营业税优惠取消、“国四条”、土地首付款50%到加强处置闲置土地等,中央一系列调控措施密集出台。任志强再次发表雷人言论:历史上每一次调控的最终结果都是房价的上涨,已给社会一个强烈的信号,房价将在此轮的调控中再次的上涨。

  任志强认为,土地出让的合同规则是政府垄断制定的,而不是开发商谈判或选择的,土地出让的成本最终是转移到房价之中的,不是向开发商征税而是向消费者征税。加大用地的支付成本只会让消费者背上更沉重的包袱,而对抑制房价的增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起到助推的作用。

  2.“宏观调控不为了让房价下跌,是为了稳涨。”

  “宏观调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而是让房价稳定增长,不能因为房价没有下跌就认定宏观调控不到位。”

  社会反映:一半板砖,一半掌声

  任志强的言论一次比一次“雷人”,把他的言论放到网上,网民的声音却是反对有之,赞同有之。从网友的留言来看,有网友表示认同:“宁愿听任志强这样的真恶人讲话,也不听伪君子的谎言。呵呵。”也有网友直言不讳:“棺材里伸手——— 死要钱,民生、社会责任都没有了。”而冷静的网友则说:“任志强的言论是经济规律必然的表达,但对急功近利,浮噪眼红的一族是不会理解的,骂又何用,只是发泄,买不起还是买不起!”

  在网友发出的赞同、怒骂、无奈的声音当中,有一点是相同的,2010年我们都期待任志强能够错一次。

  ■相关链接

  任志强:为什么大城市房价暴涨无法抑制

  中国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尽管建立市场经济后,大多数的市场化商品房已脱离了计划管理的控制,但还有许多涉及资源、城市等类的管理仍处于严格的计划管理体系之下。

  但计划经济的资源管理之下,却挡不住市场经济的洪流。人口的迁移就跨越了户籍管理的约束,在无限制的向资源优势明显的城市集中,尤其是向少数的核心大城市集中。从大中城市人口迁移的数量看近几年尤其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如果大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按照计划审批的人口增长情况进行配置,而实际人口的增长却要超越了计划增长的数倍,那么这个压力就会明显地在房屋的价格,特别是在住房需求的价格上反映出来。

  一辆要出发的列车,如果排队的人太多了,谁都想上,本应按排队的顺序先后安排,但如果资源稀缺就会有人出高价而想排到前面。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资源的稀缺让价高者得,房价也就成了竖在户籍制度之外挡住那些都想向资源优越的城市涌入的门槛。这个门槛也会在供求关系中潮涨潮落,少数城市的房价过高正在于这个少数的特殊性。个别城市的房价过高,正在于这些城市的个别性。

  价格最终解决供求关系的经济规律会在市场竞争中说了算,房屋价格只不过是其他资源价格转换中的另一个平台,表面现象看似房价的高涨,但当其他资源无法用价格转换时,就变成了由某一种特殊商品来替代。而住房恰恰是综合了土地、交通、居住、金融等多种功能的替代品,于是生存附带着享受和投资的住房产品就成为代表一个城市商业、文化、教育、医疗、服务质量等多种社会资源综合的实力的象征,其价格也同样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

  即使某些城市的房价跌了,但那些与城市资源优势紧密相连的贫富差别却不会在房价的下跌中平衡,这种房价的差距仍会在城市与区域间明显的存在。无法消除这些城市资源优势的差别时,就很难消除这种个别城市房价仍然过高的必然结果。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