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中国画里的“竹”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05-15

 有关中国人爱竹,可上溯至魏晋风度时的“竹林七贤”,用“竹”来映衬嵇康、阮籍等人自由、洒脱、豪放的性情;当宋元文人画兴起时,竹子成为了士大夫偏爱的题材,既抒笔意,又展高节。后来,竹子被赋予了独特的人格,用以表现超凡脱俗、正直有节、虚心高洁的品质。

宋代的文同、苏轼倡导以写意竹表达士大夫阶段的自我性情;元代的赵孟頫、倪瓒、吴镇、李衎、柯九思、顾安等人将“文人竹”推向顶峰,集书、画、道为一体,备受推崇;明清则是继承与发展宋元文人画精神,以王绂、夏昶、唐寅、文徵明,以及石涛、郑板桥等人为代表。

 

苏东坡爱竹尽人皆知,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在国画中,“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为其一。竹子也被誉为刚直不阿、有气节、谦虚等寓意,通俗的解释还有竹报平安、节节高等等。

本文罗列出了历代画竹名家,精选80余幅精品画作。

五 代 · 两 宋 

五代南唐 徐熙(传)雪竹图 绢本水墨151.1x99.2cm 上海博物馆藏

徐熙(?-975)为五代时期知名花鸟画家,与黄筌并称,世人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形容他们的作品风貌。该作中间大石左侧竹竿中藏有倒写的篆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

北宋 文同 墨竹图轴(修复版) 绢本墨笔131.6x10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善画墨竹,竹叶一笔成型,形神兼备,开创“湖州竹派”,对后世影响巨大。文同是苏轼的从表兄,备受东坡居士敬重。

北宋 文同(传) 墨竹图卷(苏轼题跋)纸本水墨 28x63cm 私人藏

北宋 苏轼 墨竹图 纸本水墨54.3x33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坛领袖、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因为人刚正,新旧两党皆排挤,仕途坎坷,屡次遭贬。提出“士人画”(即文人画)的概念,首推唐代诗人王维。擅画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画竹多肥厚)

北宋 苏轼(传) 墨竹图 纸本水墨98.8x32.4cm 耶鲁大学美术馆

北宋 苏轼 雨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 赵佶 竹禽图 绢本设色33.8x55.4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赵佶(1082-1135)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在书画艺术上造诣极高,选拔和培养了大量院体画人才,创立“瘦金体”;授意编撰《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但政务荒废、生活奢靡,成为北宋的亡国之君。

北宋 赵昌(传) 竹虫图 绢本设色100x54.5cm 东京国立博物馆

赵昌(970-1040)北宋花鸟画家,没骨花鸟自成一派,初师滕昌祐,有徐熙、黄荃遗风,与宋徽宗赵佶齐名。

南宋 梁楷 六祖截竹图 纸本水墨

72.1x31.5cm 东京国立博物馆

梁楷(1150-?)南宋宁宗时担任画院待诏,善画写意人物,开创“简笔人物画法”,他是名满中日的南宋书画家。

 元 代 

元 李衎 沐雨竹图 绢本设色55x111.5cm 故宫博物院

 

李衎kàn(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在朝任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善画双钩填色竹。

元 李衎 双钩竹图 绢本设色75.5x29.5cm 天津博物馆

元 李衎 双钩竹图 绢本设色102.5x163.5cm 故宫博物院

元 李衎 竹石图 纸本设色185.5x153.7cm 故宫博物院

元  柯九思  临文同墨竹图 纸本水墨107.6x47.6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柯九思(1290-1343)别名敬仲、丹丘、五云阁吏,书画家、鉴藏家,任正五品奎章阁鉴书博士,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擅画墨竹、山水,一生富收藏,精鉴赏。

元 柯九思 晚香高节图 纸本水墨126.3x7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柯九思 大士轴 纸本水墨102.3x3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柯九思 墨竹图卷23.4x87cm 上海博物馆藏

元 柯九思 竹石图 绢本水墨27.3x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顾安 平安磐石图 绢本水墨186.8x10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顾安(1289-1365后)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元画家、泉州路行枢密院判官,善画墨竹。

元 顾安 幽篁秀石图 绢本水墨184x102cm 故宫博物院

元 顾安 拳石新篁图 纸本水墨55.6x2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顾安 新篁图 纸本水墨91x33cm 故宫博物院

元 顾安 晚节图 纸本水墨113.7x33.2cm 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元 赵氏一门三竹图 纸本水墨37.5x290.6cm 故宫博物院赵孟頫与妻管道升、子赵雍的画竹合卷
赵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受元世祖忽必烈、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皇帝礼敬。他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赵孟頫妻,元代著名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

赵雍(1289-1369)字仲穆,赵孟頫之子。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

 

元 管道升 竹石图 纸本水墨87.1x2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管道升 梅竹图卷绢本水墨 17.2x91.5cm

元 倪瓒 竹图 纸本水墨67.1x3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倪瓒(1301-1374)号云林子,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擅画山水和墨竹,墨竹偃仰有姿,逸气横生。

 

元 倪瓒 梧竹秀石图轴 纸本设色96x36.5cm 故宫博物院

元 吴镇 筼筜yún dāng清影图 纸本水墨102.6x32.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擅画山水、梅花、竹石,“元四家”之一。

元 吴镇 墨竹图 纸本水墨90.3x23.6cm 故宫博物院

元 吴镇 野竹图纸本水墨 100x33.5cm

元 吴镇 竹石图 纸本水墨90.6x4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纸本水墨121.6x42.1cm 故宫博物院(右侧款为赵孟頫题跋)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刑部尚书、元代画家,工山水画,亦擅长墨竹。

元 王渊 摹黄筌竹雀图 纸本水墨139.3x49.9cm 大阪市立美术馆
 

王渊(13世纪-14世纪中叶)字若水,精于花鸟,被誉为“元代的黄荃”。

元 张彦辅 棘竹幽禽图 纸本水墨63.8x50.7cm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元 雪窗 风竹图 绢本水墨78x46cm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明 代 


明 王绂 淇渭图轴 纸本水墨78.2x3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绂fú(1362-1416)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明初画家,擅山水,尤精枯木竹石,时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明 王绂 竹轴 纸本水墨127.2x40.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王绂 墨竹图 纸本水墨113.8x51.3cm 故宫博物院

明 王绂 画竹卷 纸本水墨33.7x80.5cm 故宫博物院

明 夏昶 淇水清风图 纸本水墨29.5x98.5cm 故宫博物院

夏昶chǎng(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明代画家、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画竹师法王绂,时推第一。

明 夏昶 清风劲节图轴 纸本水墨119.4x47.2cm 上海博物馆

明 夏昶 清风高节图 纸本水墨137.3x4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夏昶 半窗晴翠图 纸本水墨139.2x4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夏昶 奇石清风图 绢本水墨172.5x86.2cm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明 唐寅 风竹图 纸本水墨83.4x44.5cm 故宫博物院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明 唐寅 墨竹图 纸本水墨29.1x150.2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明 唐寅 雨竹扇面 洒金纸水墨18x54.2cm 故宫博物院

 

明 文徵明 听竹图 纸本水墨94.5x30.5cm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文徵明(1470-1559)号衡山居士,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

明 文徵明 竹石图 纸本水墨91.4x32.7cm 费城艺术博物馆

明 文徵明 风竹扇面 纸本水墨16.8x47cm 故宫博物院

明 朱瞻基 画竹树双鹊 纸本水墨37x4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朱瞻基(1399-1435)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精于花鸟、走兽。(对艺术的热衷酷似宋徽宗赵佶)
 

明 朱瞻基 武侯高卧图 纸本水墨27.7x40.5cm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石竹图纸本水墨 60x48cm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吴门画派”创始人,是文徵明、唐寅、仇英的共同老师。

 

明 徐渭 雪竹绢本水墨 119x77cm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老人、天池山人,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明 吕纪 竹禽图 绢本设色148.8.5x467.7cm(巨幅) 故宫博物院
 

吕纪(1439-1505)明代院体花鸟画家,师从边景昭、林良,精于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

 

明 王臣 双钩竹图 纸本白描106.7x22.9cm 故宫博物院

明 姚绶 竹图 纸本水墨83.9x35.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吕端浚 竹图 绢本水墨169.1x8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孙克弘 朱竹图 纸本设色61.7x29.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孙克弘(1532-1611)字允执,号雪居,明代书画家、藏书家,善用枯老之笔行干作花,或著色或水墨,皆极古淡。(据于非闇考:运用丹砂画红竹的作品最早见于宋代)

清 代 

清 郑板桥 风竹石图 纸本水墨65.7x136.1cm 安徽省博物馆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擅画兰、竹、石、松、菊等,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诸家,工书法,用汉八分(隶书)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清 郑板桥 竹石图纸本水墨 旅顺博物馆
 

清 郑板桥 墨笔竹石图 纸本水墨160.9x81.8cm 故宫博物院

清 郑板桥 竹图 纸本水墨160x51cm 南京博物院
 

清 郑板桥 竹图 纸本水墨141x76cm 南京博物院

清 李方膺 潇湘风竹图 纸本水墨168x67.7cm 南京市博物馆“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借园主人,清代诗画家、官员,擅画松竹兰菊,尤长写梅,“扬州八怪”之一。
 

清 李方膺 竹石图 纸本水墨118x45cm 南京博物院

 

清 石涛 兰竹当风图纸本水墨 122x55cm
石涛(1642-1708)原姓朱,名若极,号大滌子、苦瓜和尚、清湘老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与朱耷、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石涛 兰竹图 纸本水墨134.2x5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石涛写兰竹,王原祁绘坡石)
 

清 石涛-八大山人 兰竹图纸本水墨 120x57.4cm(石涛绘竹,八大山人绘兰石)

 

清 朱耷 杂画册(节选)  纸本水墨30.3x47.2cm 故宫博物院
 

朱耷(1626-约1705)原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白眼”是其拟人化花鸟作品的显著特征。

 

清 朱耷 芭蕉竹石图 纸本水墨50x131cm 故宫博物院

 

清 吴昌硕 竹图立轴纸本水墨 35x139cm

 

吴昌硕(1844-1927)又名俊卿,号老缶,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杰”。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清 吴昌硕 风竹翩翩倚寒碧图纸本水墨 172.5x64.5cm

清 蒲华 平安图 纸本水墨

清 罗聘 竹 纸本水墨

清 恽寿平 竹石图纸本设色 141x74cm

清 王武 花竹栖禽图 纸本设色79.8x40.4cm 故宫博物院

近现代 于非闇 朱竹图卷纸本设色 34x127cm

现代 启功 潇湘春雨纸本设色 100×34cm

近现代 张大千 人物竹石图 纸本水墨84.90x40cm 大英博物馆

现代 董寿平 墨竹 纸本水墨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