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保罗·高更笔下裸体画《In the Waves》《在浪中》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08-10

 

《In The Waves》(Dans les vagues, ou Ondine)(在波浪中)(在海浪或水精)

作者:Paul Gauguin(保罗·高更)(1848-1903)

国藉:法国

年代:1889年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92.5 x 72.4 cm

收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MA)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MA), Cleveland, OH, US

1889年,保罗高更在法国西北部的海滨村落蓬塔旺找到了心灵的避风港,试图逃离现代文明的喧嚣。这幅画可能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画中,一位赤裸的女子勇往直前,投入波涛汹涌的大海。高更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平涂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海浪的动感。同时,他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对比—绿色和橙红色—来表现海水的深邃和女子的活力,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曾评价这幅画,认为高更在画中寓意了“现代欧洲女性抛弃文明、回归自然的原始本能”。这不仅是高更对自然与文明的思考,也是对女性独立与自由的颂歌。

炎炎夏日,想投入大海的怀抱吗?
在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Paul Gauguin(保罗·高更)笔下,一位赤身裸体的女子正投身海浪之中。高更使用简化的线条、平涂的笔触来描绘涌动的波涛,同时运用夸张的色彩对比——绿色和橙红——来表现海水与女子的头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幅画创作于1889年,当时保罗·高更抵达法国西北部的海滨村落蓬塔旺,试图脱离现代文明的束缚。正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所说,高更在画里寓意了「现代欧洲女性抛弃文明,回归自然的原始本能」。

保罗·高更于1848年生于巴黎,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

保罗·高更是 "后印象派三杰"之中最具叛逆精神的一个。他对现代文明的厌恶使他最终逃离法国,然而即使是远离欧陆的海岛也并非世外桃源,那里没有琴声悠扬的曼陀林,轻歌曼舞的姑娘,有的只是穷困、热病,以及到哪里也躲不掉的欧洲文明。 1888年底,在法国南部与凡·高发生激烈冲突之后,高更一溜烟地逃回了巴黎。此后,在1891年启程远赴塔希提岛之前的两年间,高更不停地来往于布列塔尼和巴黎之间。

这件作品便是高更在布列塔尼南海岸的阿旺桥村创作的,属于阿旺桥时期一幅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原始情感的关注。高更坚信,艺术不能仅仅照搬自然,而要通过扭曲、夸大和强化以阐释其内在意义。他特意使用粗犷的线条、简约的形式和更加响亮的补色,以阐释其原始主义风格。而这种风格同这幅画的象征意义是紧密结合的:一个裸体女人跳进大海,象征心灵趋进自然。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