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郭见义行楷《题北齐校书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展柜之中,藏有一卷中国宋代摹本的古画,名为《北齐校书图》。旧传此画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现今多认为该画为北齐御用画圣杨子华的手笔。
绘画在古代本就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因此也成为帝王贵胄附庸风雅,相互攀比的爱好。杨子华的笔下之作,非一般人可以轻易求得,其画作中亦夹带着当时上层人士的好恶与需求。虽是所存寥寥,却异常珍贵地记录下了北齐这个疯狂的伪朝一直以来被我们遗忘掉的真实。
这幅泛黄的绢本上,绘制了20个人物,讲述了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的校书故事。彼时,河东秀才樊逊,与冀州秀才高乾和、瀛州秀才马敬德、许散愁、韩同宝、洛州秀才傅怀德、怀州秀才古道子、广平郡孝廉李汉子、渤海郡孝廉鲍长暄、阳平郡孝廉景孙、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开府水曹参军周子深等十一人,奉北齐文宣帝高洋之命,校定群书,以供崇尚儒学的皇太子高殷使用。
翻开卷轴,卷首之处的一组图,中间的人物头顶总角,留着虬髯,一身赤色翻领长袍,脚踏着胡靴,正坐在当时流行的胡床之上。他手执毛笔,在对面人所捧的卷轴上书写着文字,显然是校书时的主笔人之一。他面前的两个侍从,服素色袍,着靴,头顶黑介帻,腰间系有精致的鞶囊,一人作执笔思考状,另一人恭敬举着展开的卷轴,侍侯着主笔人文墨。





榻的四周还立有五位宫女。她们皆穿着窄袖上襦,齐腰长裙,系着披帛,其中的两位还套了半袖的纱衣。她们梳着不同的发髻,额前有佛像的螺发之感,类似现在的戏曲刘海,她们画着浓郁的鹅黄妆,或捧着隐囊,或捧着凭几,或捧着汗巾,或拿着水杯,或一手执壶一手携卷,行走顾盼间,婀娜生姿。




郭见义《题北齐校书图》,行楷,纵29.3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