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雪花天上来》音乐会 解 说 词
混声合唱
1、忆秦娥.娄山关.
2、大江东去
3、龙的传人
这是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三首中国优秀合唱歌曲。
《娄山关.忆秦娥》,是曲作者田丰于70年代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5首大合唱中的一首,作曲家“在音乐的表现上,运用了中国戏曲音乐的手法”,“将其娴熟巧妙地与合唱这一来自西方的音乐形式相结合,天衣无缝,珠联璧合,可谓中西结合之经典。”我团艺术总监、指挥 石恩一先生对此曲有独到的理解和细腻的演绎,使之时而大气磅礴、凝重悲壮、板眼铿锵,时而行云流水、舒展浪漫、丰满绚丽。
《大江东去》,是曲作者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歌曲,作品既有昆曲吟唱风格的旋律起板,又借鉴欧洲歌剧里咏叹调、宣叙调形式的写法,在叙述性的音调中,不时出现豪放雄健的旋律。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
《龙的传人》是台湾音乐人侯德健于1978年创作的,歌曲以其悲愤、凝重、沉郁的风格,风靡台湾十五年,继而又唱遍大江南北。经改编为混声合唱之后,气势更为雄浑阔大,令听者莫不动容、荡气回肠。
混声合唱
4、嘎哦丽泰
5、草原夜色美
6、鸿雁
这是一组用不同风格演绎草原之爱的混声合唱歌曲——《嘎俄丽泰》、《草原夜色美》和《鸿雁》。
女声合唱
7、葡萄园夜曲
8、雨后彩虹
9、绿袖姑娘
接下来要演唱的两首女声小合唱《葡萄园夜曲》和《雨后彩虹》,都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陆在易所创作。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情感丰沛,内涵深刻,极富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素有“音乐诗人”的美誉。混声合唱《雨后彩虹》,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
歌曲《绿袖子》是一首英格兰流传远久的爱情民歌,旋律古典而优雅,歌词忧伤动人,是英国民歌中的一颗瑰宝。
混声合唱
10、茨冈
11、奴隶合唱
12、哈里路亚
我们将要演出的这三首合唱曲,都是18、19世纪至今,世界传唱最广,最伟大的合唱经典作品。
《茨冈》是一首由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作词,舒曼作曲的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合唱曲。它旋律优美、曲风独特、音乐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波西米亚民族风情。
《希伯来奴隶合唱》,出自19世纪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威尔第的成名歌剧《纳布柯》第三幕。他用音乐的语言,再现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怀念故土、思念家园的场景。
德国作曲家亨得尔创作的《哈里路亚》,是18世纪巴洛克音乐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取自清唱剧《弥赛亚》。这首主调与复调手法交替使用的合唱经典,大气磅礴、恢宏澎湃、崇高瑰丽、庄严虔诚,被誉为“神曲”。
13、渔阳鼙鼓动地来
14、等你到天明
15、天路
这是三首用男声音色来表现的合唱歌曲。
《渔阳鼙鼓动地来》,选自30年代的作曲家黄自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歌曲表现了唐天宝盛世之末,安史之乱时的战争场景。开启了我国用西洋大型声乐体裁创作中国题材音乐作品的先河。
中国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的瞿希贤,在她无数的合唱歌曲作品中,《等你到天明》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首无伴奏合唱,她用明亮、辽远的男高音,穿透草原上茫茫的夜空,用浑厚、深情的男低音,把我们带入赛里木湖畔的梦境。
另一位优秀作曲家印青的《天路》,改编成男声合唱之后,在“呀啦索”的反复吟唱中,由渐起的弱声,细腻的叙述,到雄浑、激情的强音,把藏家儿女期盼“天路”的情感发挥尽致。
混声合唱:
16、弯弯的月亮
17、我像雪花天上来
混声合唱《弯弯的月亮》,是颇具实力的作曲家李海鹰创作的一首很受欢迎的通俗歌曲。由月亮、小桥、小船,到歌谣、阿娇,再到泪水、河水,一直流到“我的心上”。优美的曲调里,流淌出淡然的忧伤,回乡的情思中,充满了莫名的惆怅。
最后一首混声合唱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是晓光作词,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作曲,孟卫东改编的优秀合唱歌曲。歌词蕴含丰沛的情感,内敛的激情,生动的形象。优美动人的旋律舒缓飘逸,徐徐展开,如雪浪花般由心涌出,如钱江潮样心潮叠起。深情赞美秋叶对春天不懈的追求,雪花对阳光不改的情怀。
“歌咏声,本於心。”文华合唱团为建团15周年演出的这场合唱音乐会,以此命名,正是表达文华合唱人如歌的情怀和执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