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卓文君为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她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写的诗歌《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闻名中外,而卓文君写的诗歌《白头吟》流传至今。
一见钟情,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为爱夜逃私奔
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十六岁时嫁人,几年后,丈夫过世,返回娘家住。
临邛县令王吉与司马相如交好,对他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在临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访相如,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
临邛富人卓王孙得知“(县)令有贵客”,便设宴请客结交,相如故意称病不能前往,王吉亲自相迎,相如只得前去赴宴。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司马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弹奏了一曲《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文君听出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也产生了敬慕之情。他们在会面之后一见钟情,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
酒肆兴隆,才子佳人夫唱妇随终得父亲承认
随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的境地,卓文君没有任何怨言。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当垆卖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卓文君是一个罕见的女人,居然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是一个罕见的文人,居然一点都不自卑一点都不羞愧。这对才子佳人开的小酒店远近闻名、门庭若市。
卓王孙闻讯后,深以为耻,觉得没脸见人,就整天大门不出。他的弟兄和长辈都劝他说:“你只有一子二女,又并不缺少钱财。如今文君已经委身于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一时不愿到外面去求官,虽然家境清寒,但毕竟是个人材;文君的终身总算有了依托。而且,他还是我们县令的贵客,你怎么可以叫他如此难堪呢?”卓王孙无可奈何,只得分给文君奴仆百人,铜钱百万,又把她出嫁时候的衣被财物一并送去。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双双回到成都,购买田地住宅,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文采飞扬,司马相如辞赋博得汉武大帝赏识
司马相如有了岳父的支持,曾经穷困潦倒的他摇身一变成了有钱男。富足的生活,让文采飞扬的司马相如闲居时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
汉武帝刘彻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是蜀人,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刘彻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
进京后,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于是,司马相如又洋洋洒洒挥毫写出一篇《上林赋》呈给汉武帝。《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与《子虚赋》相衔接,且更有文采。此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形象,又对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此赋一出,司马相如被刘彻封为郎。就这样,一个落魄的才子,开始雄心勃勃,欲在京城成就一番大事业。
最终,司马相如成为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杰出的政治家。尤其在文学方面,司马相如的辞赋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来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
乐不思蜀,司马相如捎家书一封敷衍卓文君
京城的繁华让司马相如很快忘却了远在临邛的卓文君,毕竟是天子脚下,乱花渐欲迷人眼,司马相如的心很快被另一个女子迷住了。
围城里的男人都喜欢新鲜的感觉,司马相如岂能脱俗到例外。
他开始喜新厌旧,开始朝三暮四,开始在外面寻花问柳,他背叛了卓文君,他沉浸在京城的温柔乡,他真的不想再回临邛了。
他真的没有脸面再回四川,只是托人给卓文君捎去一封简短的家书,信上只有这样的句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司马相如的这封短信,聪明的卓文君又怎能不懂,她的感情同样细腻敏感,她又怎能读不懂他的意思。
众多数字偏巧无“亿”,这个“亿”字和“意”“忆”谐音,他不是一时大意弄错了,而是他有意让她知道他的“无意”和“无忆”。
当初,一切顺理成章的怦然心动,都演变为顺理成章的背叛。刹那间卓文君仿佛掉进了痛苦的深海,她无法自控,泪流满面……就这样,曾经的一见钟情,曾经的心心念念,曾经的两情相悦,很快就化为泡影!
饱蘸血泪,卓文君写下诗信与司马相如诀别
或许,自从义无反顾跟他私奔那天起,卓文君就想过了,这一生无论富贵与贫穷,她都要跟随着司马相如。爱,早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深深根植在她的心底,如今已枝繁叶茂,绿荫如盖。可如今,山盟海誓变得不堪一击。此时,卓文君反反复复捧读司马相如的信,她如坠冰窟,透体冰凉。
可卓文君是理智的,也是坚强的。有时候面对婚姻的骤变,柔弱的女子所爆发出来的坚韧和坚强是无法想象的。她饱蘸着泪和血给司马相如写下了这样一首《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道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已凉。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一纸泣血的长信,一阕悲情四溢的长诗。从一到万,从万到一,循环往复,声声悲切,字字滴血。
爱情,没有了爱时,情便荡然无存。这一阕读罢让人心痛如焚的诗,把她的痛、她的怨、她的恨、她的心酸与无奈、她的百般挣扎与彷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她曾是那样痴迷于爱情,坚信爱情的本质一如溪水般澄澈与真纯,可是此时,她依然发出了爱的呐喊,她在拼尽全身力气呐喊,她在控诉那个男权的时代——她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被那个才与貌都在她之上的年轻女子打败。
她和他相逢在人生最美的时节,她和他相知相爱相惜,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只有心心相印,只有两情相悦。那份爱,如阳光炙烤着大地一样,即使阴雨绵绵的岁月,那份温暖依旧能熨帖彼此的心灵。
她心痛,她憔悴,一场婚变如疾风骤雨淋湿了她爱他的心,她执玉笔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译文)。
同时,卓文君还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她的诗信,没有选择争夺,而是选择了成全。不知道写完这首诗的时候,文君的泪究竟有多少,还是人到痛处泪已干。
迷途知返:司马相如羞愧万分打消纳妾念头
不知道是卓文君哀怨忧伤的《白头吟》触动了司马相如的心弦,还是那一纸透着凄伤却又决绝的附书,勾起了司马相如心中的旧情,他终于对外面精彩感到累了倦了,终于浪子回头了。即使今天,外面也可以想象出司马相如在捧读爱妻的诀别信时,一定也如万箭穿心。他本是在沙滩上拾贝壳的顽童,最初只是想游戏一番,想把玩欣赏一番,怎么就不小心差点带回了家!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司马相如羞愧万分……他悔了,他悟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他给卓文君回书道:
“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可终归不是自己的家。他回来了,踏上爱的归途。
可爱的卓文君用她的豁达与宽恕,接纳了这个迷路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