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吉祥谐喻
来源:金玉米 编辑:月亮
时间:2017-09-26
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处, 在于淳厚平和,勤劳坚韧,天性乐观,追求智慧与美好,渴望平安与寿康,可以说千古相传,是古老的农业社会发展中长期形成的品格。这种精神,透过艺术,尤为发扬光大。在语言中,在绘画中,有许多吉祥谐喻,形成丰富的题材;同时也为艺术风水的流布与运用提供了充实的内容。
据《庄子》“天地”篇,讲到尧到华地巡查,华封人向他祝颂说,胜任,“使圣人寿”,尧推辞说不要;“使圣人富”,尧又推辞;“使圣人多男子”,尧还是推辞。因此后来把“多寿、多富、多男子”称为“三多”,又叫“华祝三多”。这是很遥远的传说了,但这“三多”的愿望,祝颂却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至少在宋代,画中已用果品来祝颂“三多”,画的是橘子、石榴、桂圆。还有画牡丹、大桃和腊梅的。到了清代的任伯年,更是画有大幅重色流光溢彩的《华祝三多图》人物图。

向前推至宋画中,已经注意表现这类吉祥谐喻的内容。如一幅纨页《鹌鹑图》,画的坡岸上一枝芦草,一只鹌鹑首目送,其意是“一路(芦)平安(鹌)”,借用谐音比拟寄托。这一吉祥祝颂风气在民俗生活中,舞步表现得丰姿多彩。比如宋诗中也偶春风送暖,新年饮“屠苏酒”,“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描写。喜庆吉祥,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大发展。这到了元、明、清时代,在艺术绘画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和多样。比方从数字说吧,从一而九,在画中均有生动的体现。
一 一路荣华(画一株芦花,或白鹭,芙蓉花)
二 和合二仙(二仙笑口,一持荷花,一持宝盒)
三 三友(松,竹,梅,或梅、竹、石)又称“岁寒三友”
四 四君子(梅兰竹菊)
五 五福临门(蝙蝠五只)或画钟馗接福(蝙蝠之类)
六 六合同春(画六枝百合,梅花等)
七 七夕乞巧(画牛郎织女、天孙织锦等神话人物,或画乞巧图)。
八 八仙过海(画八仙,各显神通,过海,延医消灾)
九 九思(画九只鹭鸶,喻有智慧,久思)
——摘自丁羲元《艺术风水》
上一篇:世间最美最动人的情诗
下一篇:金庸人物成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