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自由奔放的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10-31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生于1912年1月28日,于1956年8月11日去世。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杰克逊·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视为二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

作品《第一号》


作品《第18号》

      杰克逊·波洛克把棍子或笔尖浸入盛着通常是珐琅和铝颜料的罐子中,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钉在地上的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作画。这些留在画布上纵横交错的颜料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记录了杰克逊·波洛克作画时直接的身体运动,于是观众可以分享到创造这些色迹的经验。

 秋天的韵律30号

      波洛克最辉煌的时刻开始于1950年,单是这一年他就创作了抽象画《秋天的韵律》、《第三十二号,1950》和《第一号,1950》三幅作品。但波洛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他的灵感,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杰克逊·波洛克一生穷困潦倒,终日以酒为伴。

 

世界最贵的画《1948年,第五号》长2.5米,宽1.2米

   王端廷认为《1948年,第五号》属于波洛克比较精彩的代表作,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彩色”作品,画面上有红、黄、蓝、黑等丰富颜色,此后他的作品越画越淡。虽然作品的名字很简单,画面看起来没什么具体形象,实际上构图非常严谨,也具备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最本质的特征——是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三者结合的产物,形式是抽象的,情感表达也是无意识的。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作品选: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是20世纪美国有影响力的抽象绘画奠基人之一及抽象派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运动的主要力量。他的艺术被视为二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

    波洛克生于怀俄明州,曾就学于洛杉矶的美术学校。17岁时他来到纽约,在艺术学生联盟随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学画。他从象征艺术上转移,并发展了一个在帆布上喷涂和滴颜料的绘画技术。三十年代,他受到墨西哥壁画艺术的影响,他崇拜塞尚和毕加索,对康定斯基那种富于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和米罗那种充满神秘梦幻的作品也情有独钟。在他看来,现代艺术家不应当再象传统艺术家那样追求再现,而应该关注内在精神和情感的表达。他说:“现代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机器时代,我们有机器手段逼真地描绘客观对象,如相机、照片。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工作是表现内在世界——换句话说——是表现活力、运动以及其他的内在力量。……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着眼点是时间和空间,他表现情感,而不是图解社会。

   波洛克曾经详细介绍了其“滴画”的创作方法:“我的画不是来自画架。在作画时我几乎从不平展画布。我更喜欢把没有绷紧的画布挂在粗糙的墙上,或放在地板上。我需要粗糙的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在地板上我觉得更自然些。我觉得更接近,更能成为画的一部分,因为这种方法使我可以绕着走,从四周工作,直接进入绘画之中。这和西部印第安人创作沙画的方法相似。“我进而放弃画家们通常用的工具,像画架、调色板、画笔等等。我更喜欢用短棒、修平刀、小刀、以及滴淌的颜料或搅和着沙子的厚重涂料、碎玻璃和其他与绘画无关的东西。“一旦我进人绘画,我意识不到我在画什么。只有在完成以后,我才明白我做了什么。我不担心产生变化、毁坏形象等等。因为绘画有其自身的生命。我试图让它自然呈现。只有当我和绘画分离时,结果才会很混乱。相反,一切都会变得很协调,轻松地涂抹、刮掉,绘画就这样自然地诞生了。”

   波洛克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成了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的美国精神的体现。这种全新的绘画,体现了画家惊人的创造力。它在两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新颖性和独创性。其一,“满幅”的构图风格。画面散漫无际,全面铺开,毫无主次。这种无重点满幅展开的画法,在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晚期名作《睡莲》中,其实已初见端倪。而波洛克在画中将之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程度。正因为此,波洛克的这种画法“被赞誉为1911年毕加索和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以后最引入注目的绘画空间方面的新发明。”其二,绘画作品成为画家由情感所支配的行为的直接记录。“波洛克的每一张作品都不是轻易画出的……当他作画时他沉湎于吓人的狂热行动中。”而他作画过程中的那种充满节奏的自由运动,则在那铺于地板的巨幅画布上留下痕迹。对于完成后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他事先全然不知,画完后才根据需要剪裁一块,绷到画框上去。艺术评论家罗森伯格将这种绘画称作“行动绘画”,其含义便是,画家在这里所呈现的已不是一幅画,而是其作画行动的整个过程。画布成了画家行动的场所,成了画家行动的记录。

   “波洛克的绘画成熟得快,衰竭得也快,到了他生命晚期的前几年,因为受这种绘画风格创新性所限,事实上他已经很少创作了。

  波洛克的妻子李也是一位前卫画家,有人甚至认为她的艺术成就在波洛克之上。

  1956年2月,波洛克遇到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的25岁的露丝,两人迅速地坠入情网。当年8月,李在朋友的劝说下,去欧洲旅行以逃避这段感情。其间,她每个月都给波洛克写信,回忆两人共同生活的点滴,但波洛克却没有任何回复。

  1956年8月10日,波洛克酒后带着露丝和另外一个女子开车兜风,车子撞在了一棵大树上,他和露丝当场毙命。一代绘画大师就此结束了他的生命,以及他短暂的艺术生涯。

 

上一篇:《抽烟斗的人》
下一篇:画出来的音乐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