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玉(一)

蟠龙环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长8.8厘米,宽8.3厘米

嵌绿松石摩羯鱼金耳坠 辽
长4.8cm,宽5.2cm

嵌绿松石铜内戈 商代晚期
尺寸:长27.3,宽7.3 cm
戈是仪仗器,主要流行于夏、商时期。此戈内部(即柄部)由青铜制成,上嵌绿松石,规格较高,为王室之物。

秋山玉炉顶 金
长3.9cm,宽2.3cm,高4.2cm

秋山玉饰 金(1115-1234年)
长7.0厘米,宽5.3 厘米
整器正面采用透雕手法表现柞树、山石、灵芝等山林景象,其间一老虎蹲坐回首,头部及毛发刻画仔细,充满淳朴的山林野趣。背面有椭圆形环托,略残,由其推测原器应为带饰。玉质主体近白色,局部巧用玉料皮色表现老虎皮毛及灵芝,属“俏色”工艺。
辽代有春、秋“捺钵”(nà bō)制度,即统治者在春秋两季外出行营并渔猎的习俗,金代继承并更名为“春水”“秋山”。“春水”“秋山”玉成为金元时期极具特色的玉器品类。据《金史•舆服志》载,秋山题材常见熊、鹿、虎等山林物象。

权杖 新石器
上端饰 长7.7,宽3.7 cm
玉钺 长17,刃宽9.6 cm 下端饰 长6,宽2.9 cm

神面鸟纹玉斧
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长17厘米,宽7.4厘米,厚0.3-0.7厘米

神面纹玉琮
年代:新石器 晚期
尺寸:高39.3cm,上宽8.1cm,下宽7.1cm,口径5cm
神人纹玉饰 西周

神像飞鸟纹琮
时代:新石器
尺寸:高5cm,宽6.6 cm
1982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出土。
琮是祭地的礼器,也用于敛葬等场合。这件器物玉呈青绿色,质地上乘。整器外方内圆,分上下两节。以四角为中心,各雕琢一组简化的神人和兽面的复合图像,图像左右两侧还各饰一飞鸟。纹样刻画精细,手法高超,是同类器中的佳品。

寿山石雕太白醉酒 近代

寿山石弥勒像 清
高10.3cm,宽11cm

玉三阳开泰玉羊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