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房产>家居>

中国园林——一个经久不衰的传统(一)

来源:金玉米 编辑:雪茄 时间:2019-07-05

    中国园林体现着世界上曾经有过的最古老、最连续的文明。几千年来,这些园林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并相应地使西方参观者感到困顿和迷惑。中国人深爱自然,深爱自然中的风、水、山、树和花等元素,但是从未想过要去主宰自然。在中国园林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于一个用来体现世界和谐统一的空间之中。

宋徽宗赵佶于12世纪观察并绘制的林中之鸟。徽宗将他毋庸置疑的天赋和国土资源投入到艮岳这座人工假山的建造之中。几千年来,中国的绘画与园林艺术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西方的造园传统中,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植物在中国园林中相对不太重要。在中国园林中,绿化不是特别多,园林更像是由建造形成,并不是由种植形成。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山石与水景是园林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植物只是陪衬,并且取决于文学、艺术和哲学含意。通过经常颂扬某种花卉和树木与某些特定的情感和季节的关联性,中国园林往往成为释放情怀和启发灵感的地方。虽然中国园林没有基本模式,但无论是某位尊贵皇帝的传奇宫苑,还是某个文官的归隐之处,都被设计用来体现并捕捉自然的无穷韵律。

作为微缩宇宙的园林

    “中国”(China)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是一个凶残但却极其高效的暴君。他于公元前221 年就建立了与目前中国大陆差不多大小的国家。秦始皇的疆土从南到北,广袤达数千里,他从首都咸阳(今西安附近)可以远眺云雾缭绕之间的远山群峰,并以此获得他进行统治的权威性。

    与之前和之后所有的中国皇帝一样,秦始皇从其祖先那里奉天承运,统治凡间世界。上天统治着宇宙,决定着季节,给人类及万物带来繁荣,控制着生与死的循环。作为上天之子,皇帝比任何人都更接近于神圣的祖先,他既是祭祀者也是统治者。

 

中国南方广西省,迷雾从湖面徐徐升起,塔状山峰直冲云霄。中国园林正是这种自然风光的缩影——山石象征着山峰,池塘则象征着湖泊。

 

    公元前210 年左右,秦始皇在寻找神仙的巡游途中忽然暴亡,他希望从神仙那里可以获得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而在当时,成千上万名劳工已经在中国北方的郦山为他修建陵寝。他们在那里挖筑了一个巨大的地宫,在里面开掘地下河流,并在中央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土堆,上面种植树木和灌丛,使之看上去就像一座山。成千上万个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全副武装地驾驭着战马和战车,保卫着秦始皇的墓室。这是一只非凡的陶俑军队,但是对于秦始皇同样非凡的上林苑,我们只能依赖于史料的记载。

    在史前时代,中国的两条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都覆以繁茂的森林。这些森林很多都是果林,如桃树、梨树、梅树、柿树和杏树等,它们后来在广泛开垦的影响下而萎缩。但是中国早期的统治者一般都把他们的园林设置在未开垦的荒地上。秦始皇的园林背靠茫茫群山,横跨8条河流,与12 世纪前生活在波斯丘陵地带的苏美尔人和亚述人的大型园林一样,这座园林是一座狩猎园,同时也是一座游乐园。

    秦始皇在这片领地上收集了大量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使上林苑不仅用来展示他丰富多彩的领地、浩瀚无垠的财富和广袤无际的权力,而且也是一个微缩或小型的世界。后来汉代的一位诗人是如此描绘这个首座皇家巨型园林的(指司马相如及其《上林赋》。——译者注):

    日出东沼,入乎西陂。其南则隆冬生长,涌水跃波;其兽则旄貘嫠,沈牛麈麋,赤首园题,穷奇象犀。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揭河;其兽则麒麟角端,橐驼,蛩蛩驒騱,駃騠驴骡。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中国的度量衡和文字得到统一,大部分的长城得以建成。但是这些成就并没有带来文化或宗教方面的重大转型。除了过去2500 年中的最后一个世纪,中国文明的显著特征就是延续而非变化。

    在秦始皇生前的公元前5 世纪,中国人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土壤品种、地形高差以及地下水位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来改善果园和田地,这些实验同样也被运用于统治者的壮美园林之中。

    最早描述中国休闲园林的是公元前4 世纪的一首诗。这座想象中的园林属于一位垂死王子,他的家臣竭力想让他在带有兰花香味的空气中起死回生。蜿蜒的溪流旁有一株盛开的芙蓉花和一些孔雀。还有一些凉廊和游廊是“用来调驯动物的”。高出宫殿屋面还有一些亭台楼阁,一朵荷花正盛开于池塘中央,在高耸的平台上则可以饱览所有重要的山景。

群仙的神秘之岛

    公元前206 年,随着秦始皇的昏庸之子被杀,持续长达4 个世纪的汉王朝得以建立。汉朝统治者们继续沿用秦始皇统治时期所有的华贵与礼仪,包括他的宫殿和园林,以及其中带有奇花异草、珍禽走兽的微缩世界。然而当汉武帝建造了一座新花园,他就有了一座比汉高祖更好的园林,并为仙或者神建造了一些居所。

    与秦始皇一样,汉武帝渴望长生不老,并希望与神仙交往。人们相信这些神秘的、虚幻的仙人就居住在西方群山的最高峰上(喜马拉雅),以及地下的深穴或东海的浮岛上。传说这些东方神仙居住的小岛都是由神龟驮着,在这些神仙的东方群岛的岸边有着结满珍珠宝石的树丛,还有金、银和玉石砌筑的欢乐殿堂,但是与岛上的神仙一样,只要一经凡人触摸,它们就会立刻化为一阵轻雾。

 

超凡神力

一位神仙坐在三只脚的蟾蜍上。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相信神仙所居住的蓬莱仙岛之类的传说,这些仙人们能够找到长生不老之药。这种传说促使众多皇帝修建有岛有湖的园林,用来吸引神仙下凡。


 

    与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和其他皇帝不同,汉武帝花费无度,为神仙修建了很多美丽的小岛,他希望神仙为了弄清他所要建造的小岛的可爱之处,会骑着仙鹤下凡,或许还会赐给他一些长寿的仙丹。

    汉武帝的园林是根据假山的形状来确定边界的,湖中的岛屿上种植着奇花异草,还有很多怪石。为了进一步突出园林主题的视觉效果,一些神仙的高大雕像手持汇集露水的圆盘。在这里,露水象征着“气”,即生命精神,它是上升形成天空的宇宙的精神本质,也是长生不老仙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惜神仙并没有下凡,汉武帝的寿命也并不比常人更加持久。但是他令人心驰的湖泊、岛屿园林确实起到了一种永恒的效果。他用来吸引神仙下凡的一些策略,也成为后来中国和日本园林的经典要素。古老传说以湖、岛园林的方式流传下来,起初是盼望着迎接神仙的探访。

 

找寻仙境

16 世纪的画家文徵明根据8 世纪一位诗人对于一次仙岛之旅的描述所做的诠释。在皇帝派出去寻找这种园林仙境的全副武装的船队中,至少有一支再也没有回来。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寻找神仙一直是中国画家和诗人所喜欢的主题,同时也是园林的一个重要主题
 

    根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的园林里有2000 多种植物,包括中国柑橘、竹子和从温暖的南方引进的荔枝,并因此为它们建造了温室。汉王朝园林的发展也得益于与外界的交流。在汉朝统治时期,帝国得以扩张,新的贸易通道得以建立,其中包括横跨中亚的一连串绿洲的丝绸之路。商人出发时带着丝绸、漆器和玉器,带回来羊毛、珍珠、皮毛、香料、马匹、兰花、大黄根和佛教僧侣。

    有一名叫做袁广汉的商人,生意十分兴隆,他建造了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园林。溪流回转穿过他的园林,鹿、牛、藏牦牛在园中漫步食草,热带鹦鹉在头顶上尖叫。据说一座假山有30 米高,还有43 个精美厅堂和平台,它们全部采用开敞连廊连接起来。不幸的是,袁广汉的夸耀引起了汉武帝的猜疑,于是承蒙皇恩,他失去了园林和性命。

 

植物与纸

    汉朝的皇帝派遣使者前往他们的军事盟国和贸易伙伴那里。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被派去为皇家园林引进新的植物品种。经过一个史诗般的12 年旅程,他终于在公元前126 年从大夏国归来,带来了葡萄和紫花苜蓿。

    据一些史书记载,张骞出行的距离已经相当于希腊使者出访东地中海的距离。因此,诸如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胡桃这些在很早就传入中国的植物,很可能也是由他带回来的。茶树则是另一大收获。虽然几个世纪之后,饮茶才成为中国北方的一种习俗,但是早在公元273 年,就已有饮茶作为南方人的生活习惯的记录。

 

象征性的荷花

中国园林中最受欢迎的植物往往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文学和哲学中也是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征着佛教中能够在尘世间保持高洁而自由的灵魂的思想。

 

    随着新植物和新思想(包括佛教)的传入,汉代的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手推车的发明就是这种发展的一种表现,它在一千年后才在欧洲园林中出现。汉代一项更为重要的发明是纸张。纸比体积庞大的竹简更容易携带和保存,这也促进了百科全书(指《诗经》。——译者注)、字典和抄本的发展。

    自古以来,植物学就是一项重要主题:作为某部百科全书(指《十三经》。——译者注)的一章,《尔雅》就介绍了三百多种植物。而一些更专业的书籍,例如著于3 世纪初的《南方草木状》(一本研究南方地区植物及树种的书籍。晋嵇含著。——译者注)就描述了一些植物的特性以及园艺种植要求,例如扶桑,书中就指出它是一种宜于盆栽的季节性植物,可以用于北方园林。《南方草木状》还记载了刚刚从遥远的阿拉伯引进的两种香水茉莉。

 

纤弱的扁担

一位挑着各种盆栽植物的脚夫被一位18 世纪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绘于纸上。第一批西方人旅行者都惊异于高度成熟的中国园艺实践。
 

    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中国的植物研究文献就不断涌现。几百种新植物在研究中得以命名,这些研究还提到种植植物和品种,并且记录了它们的杂交结果。树木、果树、灌丛等都根据其古老的象征意义、装饰价值以及食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精细分类。虽然有关植物的知识浩如烟海,并且由于8 世纪后期印刷术的发明而进一步得以发展,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园林的面貌。

    中国园林所采用的植物仍然根据其象征意义或者道德关联,以及回复到古代作为食物、药材和原料的价值来进行评价。正是由于这些标准,荷、松、竹、菊等开始确定了它们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毫不奇怪,由于菊花在万物皆凋的秋天盛开,它在成为园林装饰花卉以前很久,就被视作一种长寿的植物;坚韧的竹子在风暴中弯而不折,因此就成为了正直的象征;而作为庭园基本要素的松柏则代表着永恒。

 

芍药

    虽然普通的草本植物牡丹原产于欧洲,在希腊以希腊牡丹而命名,但是我们必须在中国辨识一下更为复杂的芍药和牡丹,两者都因为药价值而得以种植。牡丹的原产地在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东部的蒙古某些地区,它在中国作为园林花卉长达数个世纪。唐朝时,牡丹已经开始普及,文学上的描述也越来越丰富。1075 年,由王观撰写的《扬州芍药谱》,描述了30 多种牡丹,并由画家描绘了各种不同的种类。

    18 世纪80 年代,法国植物学家韩国英是第一位记录了芍药的欧洲人,他建议牡丹应当种植于肥沃、湿润的土壤里,并且要避免强风。韩国英描绘了40 种牡丹的美丽之处——单瓣的、半复瓣的,以及各种色彩复瓣的,它们许多源于嫁接。1863 年,探险家罗伯特·福琼在天津附近的大运河畔发现了这种牡丹的花圃,它们是为城内的闺秀们种植的。今天,在承德避暑山庄的花园里也有许多品种。尽管芍药于18 世纪末已经开始在西方种植,但是直到1808 年,当它被富勒姆宫的培育员雷金纳德·惠特利(Reginald Whitley)再次从广东引进时,英国的园艺师才能容易获得。在19 世纪,法国的培育者奉献上许多新品种,1884 年,英国凯尔韦斯(Kelways)花圃(今天仍然以牡丹为专长)可以提供250 多种牡丹。


 

 
上一篇:夜幕下的庭院
下一篇: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